我们是安徒生笔下的稻草人吗?
五风十雨,农谚呵护后走进田畴,追赶每一次惊蛰和谷雨,布谷声声唤不回———
它俯首的姿势……!
我们是夸父追日的那根藜杖吗?
当九百九十九个季节远去,它已从炫目的记忆中催生萌发,千里邓林流淌的是经年的绿意,如画的朝晖夕阳早已湮没了那帧执著的剪影。
独留下我们———
续写并滋润这段枯竭的传说……!
—— 题记
金色五月,春风摇曳,草长莺飞。这一切的影像都预示着一年一度的麦收时节又将到来,这是乡下一年当中最为繁忙的时期。每到这个时间我就会想起一个熟悉而又遥远的名词——麦客。
麦客,是指流动的替别人割麦子的人。曾在北方陕、甘、宁一带流行的一种农民外出打工的一种方式,即每年麦熟季节,农民专门外出走乡到户,替人收割麦子。每年农历的五月中旬到六月期间,儿时的我便会听到村子里家家户户的大人都在讨论着“麦客”。
![](https://img.haomeiwen.com/i10444494/eb0fdb37fc7206cd.jpg)
在那个北方的小村庄,村子里的麦客大部分都是外乡人,他们每年都会像“赶场”一样一波接一波的帮村户收割着麦子。每年的收割季来临时,农场之中、在田埂之上,经常会看到他们头顶着烈日,弯着腰手持镰刀不断的挥动着,他们不断的重复着一个动作,好像永远都不会停止。
在中国北方,由于各地麦子成熟时间的差异,一些以收割麦子为职业的人,换取收入。这些人大多体力较好、技术过硬、勤奋肯干,这些人被称为麦客。
![](https://img.haomeiwen.com/i10444494/acd5ad48de49ecea.jpg)
因产麦区成熟差异性,如一般从东往西逐渐成熟,所以麦客中一部分是位于晚熟区,由北向南,由南返北,像候鸟一样迁徙游走,一路收一路走,等麦客走到自家门前,自家的麦子也熟了;另一部分是早熟区的农民等自家收割完后便前往相对晚熟区收割。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成群结队,其中有兄弟同行,还有父子同行甚至夫妻相随,来到产麦区,寻人雇佣,替人割麦,用汗水换取微薄的收入,以补家庭短缺或寻找生路。
产麦区的人称他们为“麦客”。麦客们一般带一个干粮袋,拿一把镰刀上路,还有不能少的被褥。麦客至少在明清时的中国地方志中就有记载。“文革”十年里麦客销声匿迹,直到家庭承包制实行后麦客又首先新出现在关中农村。
![](https://img.haomeiwen.com/i10444494/6b7c80fa6ab7349e.jpg)
以前的麦客都是几乎都是因生活所迫在农忙时离家替人割麦来填补家用,类似于农民外出打工,但那时的生活工作环境恶劣,如他们带的被褥是因为要经常露宿,他们一般露宿在村镇一些屋檐下,甚至露天下,如同难民,在那里等待雇主,偶尔才会夜宿雇主家,因为一干完活就走了要寻别的雇主,而且半天就完了,除非因收割面积大或来时是傍晚,再有就是饮食方面,一般雇主都会管饭,因为夏收时间紧,工作强度大一般饮食雇主都会善待,但也有例外,如是饭后工作肯定会款待,要是完工后吃饭有些吝啬雇主会敷衍。他们领到工钱以后仍然很节省,除必须花费外是不会动用工钱的。
麦客究竟在黄土高原上形成了多少年代,已无据可查;所能知道的只是,麦客作为黄土高原上特有的“生态现象”,犹如候鸟一般迁徙劳作,却已经很多年了。麦客,是西北人的称呼,即在夏收时节相帮着乡民割麦的另一群乡民。他们是过客,到了异乡就三五成群地聚拢在乡镇某个阴凉一些的地方,等着被人雇用。
![](https://img.haomeiwen.com/i10444494/c30a314fb1e49bc5.jpg)
他们衣着简陋,头发蓬乱,操着生硬的外地口音,袒着黝黑的胸脯,脸却是笑着的。定格了,就是一幅黑白的版画。一把镰刀,一顶草帽,一个化肥袋改装的扁平行囊,就往往是全部的家当。他们或坐或卧地说笑着,紧盯着来往的人。有人过来了,他们簇拥过去,几个幸运者很快讲好价钱就跟了来人去干活了。剩下的人散了开去,悻悻地回去坐着卧着,继续等待。
麦客干活,是很卖力的,在6月已很毒辣的骄阳底下,他们拱着腰,镰刀飞快地挥舞着,麦杆被割断时发出劈劈啪啪的响声,单调而悦耳。边割边捆,立成厚厚的一簇。扭过头,是黑乎乎齐整整的麦茬;转回身,依然是金色的麦海,麦客成了海岸线的推进者。很少有风,烈日裸烤着大地。田间偶尔能听到蚂蚱的鸣叫,没有夏蝉那般声嘶力竭,却也响亮,仿佛在感慨生命的不易和匆匆。何尝不是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0444494/ed7ba50b857d67b5.jpg)
麦客来去匆匆地奔走于异乡,关中小麦由东至西熟过去,他们也就从东往西奔走,只希望能多割些天多割几亩。毕竟,暑假一过,孩子们又要缴学费了。大量出汗、辛勤忙碌,如同每天的面条和稀饭一样,麦客已完全习惯了。他们如同泥土那般平凡而厚重。活干完了,索性蹲坐在地头的树荫里,喝茶闲侃,就地一躺,时常就能响亮地打起鼾来。麦客的生活,就是这样简单而劳苦。
时光飞逝,岁月荏苒。现在的农忙时节已经没有他们的身影了,或许“麦客”这个词也被人们遗忘了。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超速发展的今天,“麦客”早已成为了历史,但他们用辛勤劳动换取美好生活的精神却永远烙印在人们的心间。
![](https://img.haomeiwen.com/i10444494/6a8e6df7f11b066f.jpg)
今天,我用文字记录“麦客”当年生活的点滴,只为不忘却那段艰辛的真情岁月,留住用汗水浇灌的美好记忆,共勉那段消逝在时空长河中的难忘瞬间……!
(于癸卯年五月初二子夜漫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