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天,新的一周。
每天都要爱自己,道声早安,吃过早餐,继续努力搬砖!
人民日报推荐:一个人越活越幸福的7个好习惯
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圆满,却难免遇到缺憾。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我们的烦恼和痛苦都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因为我们加在这些事情上的观念。”
面对同一件事情,我们的心态决定了我们的感受。
心态好了,福气才会来,人生才能顺。
今天,小来和大家分享《人民日报》推荐的7个保持好心态的小习惯,一定要试试!
1、不盲目攀比
2、不斤斤计较
3、不放任嫉妒
4、不纠结过往
5、不随意拖延
6、不乱发脾气
7、不害怕改变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培养好习惯,拥有好心态,幸福自来!
即使身处低谷,只要仰望星空,持续努力,终能绽放出一段璀璨年华~
世事纷繁复杂,与其焦虑不安,不如积极面对,让自己宠辱不惊!
踏实一点,简单一点,也许你的幸福就在身边。
留学群里家长们的讨论:
1.我觉得国内读三年好,还是香港英国一年硕好,这个要取决于国内的形式,如果有排斥一年硕士的声音,就说明确实有企业在招人的时候有限制的现象,也是我们家长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我们纠结的问题
2.国内的硕士也就是拿个文凭而已,真不见得比一年制硕士收获多,光给导师打工了。
3.其实我觉得想开了不必纠结。有机会还是读了再说吧,就是一个应聘的门槛而已,也是给孩子长见识和长心智的时间。在国内考个一般大学也机会少呀,谁说国内读了三年制的就一定好找工作呢?都是不容易,不如边走边看。一劳永逸的时代已经不存在了,孩子个人的竞争力最重要。但这也是我们不能控制的。
4.如果家庭富裕,肯定不纠结留学还是国内读研,因为对这样的孩子出去是历练,回来可以继承家族产业,但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在考虑国内考研还是国外留学,那就只有一个问题,就业,其他的都没用。
5.我是普通家庭,但越是普通家庭,资源不够,更难帮助孩子的未来,更没法控制就业。
我想的是,但时间成本是最大的成本。人生这么长,多经历也许很重要。
既然能想去留学,应该经济暂时可以支撑,过得去。
我的意思是,留学这件事,摆出愿赌服输的状态,可能会好一些。人生很难预设,成功与否,有时运气和机遇很重要。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想得多就更能规避风险的。
选择留学的人中,普通家庭的应该也不少吧。可能是我的期望值没那么高。尽力去往前走,不断思考和调整。现在的就业,很难一下子到位。
6@5 赞同,期望不要过高,最低就是让孩子走出去,看看不同的学府育人育教的不同方式,自己能否学到怎么做人做事比父母看得更远更宽阔
7.能读研当然是读个好了,选择性会多点。
8.考研后就没有退路必须工作了,我现在就是希望我家娃早点去读个书回来有个硕士文凭再说,后面的苦乐自己去承受。
啰啰嗦嗦中,在讨论中慢慢清晰,也安抚自己。哈哈哈,很多事,只能是,就这样吗,就这样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