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流连于博物馆中欣赏文物中的瑰丽珠宝首饰,总不禁为之倾倒,它们散发着跨越了时空的强大魅力,使人想回到那个时代去亲手触摸,甚至想象自己若为当日之女子,穿着美丽的交领大袖霓裳,佩戴上它们,该有怎样的风华。
更多的美丽被尘封在历史的烟云中,能被我们亲眼目睹的毕竟只是九牛一毛,然而浩浩上下数千载,那些描绘的文字的留存,使我们有幸透过行间韵律,去张开想象的翅膀,飞越过去亲近它们。
早在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就有关于刘兰芝装束的细致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这位年轻的媳妇被婆婆厌恶,只得归家,临行前强忍悲痛盛装打扮,这是她内心的自尊:她脚上穿着丝绸做的鞋子,头上玳瑁的发饰在闪闪发光,纤腰系着丝绢做的腰带,行动时光彩就像水波流转荡漾,她的耳垂上戴的耳饰,是光辉有如明月的耳珰。
诗句中的玳瑁我们并不陌生,它即是用海龟的甲打磨成微透明、呈现玛瑙质感的一种有机宝石,非常美丽而珍贵,在古代,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的贵族都很喜欢将之运用于各种首饰,但近代随着海龟的濒危,这种做法渐被禁止,常见的玳瑁首饰基本都是仿的,毕竟生命高于一切啊。
耳珰则是隋唐之前的一种耳饰,尤盛行于汉代,它颇有点像小铃铛或者腰鼓,和后来的耳环不同,用法比较类似耳钉,但戴的时候需要把耳孔撑得很大,将耳珰推入后,让中段细的部分卡在耳孔处,这样一旦戴上就不会轻易脱落。耳珰的材质有金、玉、象牙、水晶、琉璃等,古诗中的明月珰,是指用琉璃制作的耳珰,在古代琉璃是比玉还要少见、高贵的材质,它的光泽如同月光一样清澈又明亮,所以常被称为明月珰。
现在还有人会用汉代的古董琉璃耳珰重新设计,制作出当代的古典耳饰,我自己也曾经收藏过汉代耳珰,它和新的琉璃很不同,会有岁月留下的皮壳,如淡淡烟雾笼罩。
唐代诗句中对首饰的提及可谓比比皆是,刘禹锡有一首《春词》这样写道: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透过文字,我们仿佛看到一位美丽又不失天真的贵族少女,将自己装饰一新,但却没有心爱的人儿在旁,她百无聊赖独自在花园徘徊,也许是想到什么突然愣住了吧,她静静地立在花丛中,连蜻蜓都飞上了她的玉搔头。
玉搔头是一种玉质发钗,古时,女子挽髻是日常需要,而发钗就是做各种发型时必不可少的工具和装饰,平民女子多用普通的木质发钗,高档一些的用银,贵族女子则佩戴用白玉、珍珠、黄金、玛瑙等制作的,造型千变万化。
古装剧中有时候会有这样的浪漫剧情:一根钗子散落,满头青丝垂下。确实最简单的发髻就是可以用一根钗子或簪子(一般男人使用的叫簪)完成的,挽好的话很牢固,外观和现代的丸子头差不多,或者不如说日韩流行过来的丸子头本来就是古代发髻的变种。
唐代的名妓兼才女薛涛留下了著名的系列诗《十离诗》,其中的《珠离掌》是绝佳的咏夜明珠的诗句:皎洁圆明内外通,清光似照水晶宫。只缘一点玷相秽,不得终宵在掌中。
这是一首悲凉却不失冷静的断情诗:一颗明珠皎洁圆润又通透,它仿佛被清光照耀的水晶之宫,如此美好却只因沾了一点污渍,主人不再将其如往日一般通宵达旦赏玩于掌。
夜明珠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到现在都没有明确的认定,有人说是月光石,有人说是萤石,或在黑暗中能自行发光的任何石头,还有人说是珍珠,其实我比较认同月光石的说法
另外也觉得各种诗句中关于它的描绘颇像钻石,因为精光闪耀又透明。确实是钻石的最好写照了。
白居易在他的千古名篇《长恨歌》中,有这么一段脍炙人口的句子: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仿佛展开一幅画卷:鬓发如乌云般浓密,容颜似花朵般醉人,头发上插着的金步摇,正随着婀娜步态轻颤生辉。芙蓉帐中度过的春宵多么美好,君王只恨千金一刻容易消,红日早已升起,他还流连不舍,从此连早朝也不要了。
步摇是早在先秦时期就已有记载的一种头饰,与发簪、发钗一样,起到给头发做造型和固定的作用,它上面必有流苏状的装饰造型垂下,会随着行走的韵律而摇摆,故得了步摇的美名,但普通女子一般与它无缘,多见于贵族和宫廷的地位较高的女子佩戴,材质多用金,故曰金步摇。
和《长恨歌》齐名的长篇《琵琶行》也是白居易的作品,其中亦有描写首饰的诗句: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在那灯红酒绿的歌舞场中,少年纨绔们和着琵琶弹出的节奏,用钿头和银篦在桌上轻敲,即使碎了也不觉可惜,琵琶女贵重的如血色的石榴罗裙被打翻的酒染脏了,醉生梦死的人们却只是等闲视之。就这样一天天地在欢笑中过完今年又到明年,青春的光阴伴着秋天的月和春天的风,白白地虚掷和消逝。
钿,花钿,是古代一种镶嵌着金花的首饰,也可以镶嵌宝石、珍珠、翠鸟羽毛,做出花朵或者其他精美的造型。篦,是一种齿特别细密的梳子,可以用来梳头以清洁头发的污垢,但是也常作为装饰插在头发里,如今日本的传统和服发型还用篦子做装饰,就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
让我用曹植《洛神赋》中的句子来落一个华丽的结尾:戴金翠之首饰 缀明珠以耀躯。珠宝艺术在文明的发展中已照耀千万年,还将照耀于人类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