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之后,径直将自己塞入沙发里面,拿起手柄打开了PS4,想把一天的劳累从摇杆和按钮中释放出去,突然听到了隔壁隐隐约约的钢琴声,是一位教中学语文的小姑娘弹奏的。这琴声不是很清晰,甚至很难辨认旋律是否动人,但却让听到琴声的我窝在沙发里哭得稀里哗啦!
我每天6点半就起床,7点前要吃好早餐,带上“吃饭”的家伙出门,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奋斗一整天;面对领导额外安排的事情,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都得抢着去做,比起累,我们更害怕的是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领导也乐得让我们尽力“施展”才华,端着咖啡接收我们做的报告时,拍拍我们的肩膀:小同志人不错啊,好好努力,未来的潜力巨大啊!
其实我们知道,相比一句每次都一样的称赞,我们更期待的是实际的报酬,但领导选择用我们对未来的期许来支付。因为背景、财富、贵人、机遇······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可控制的,唯一可以控制的,只有我们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变得更有用,成了我们职业、生活道路上的最可靠的方法。
在这样的教育之下成长起来的我们,生活中也被各种“有用”的事物完完全全地填充。
下班了,我们邀上三五个好友,在街边的大排档吃着固定的食物,在商店中买着合适的衣服,回到家中打着设计好的游戏,甚至旅游,我们走的也是规划好了的路线!似乎一切都秩序井然,但,再美的地方,在这样的乏味的生活中,也难免会显得有些面目可憎。
从小到大,父母对我的培养算得上用心,但是在课外兴趣的培养这件事上,他们却是慎之又慎。我的字写得不是很好看,于是我爸在小学时就赶紧给我报了一个书法培训班,不想让我在卷面成绩上吃亏。我也还算争气,在一年半的学习中,成功考过了书法5级!我记得我捧着过级证书进入家门的时候,头仰得像一只法国的高卢鸡,我爸看着我的过级证书,也陷到了“当初让我学书法,真是一个英明神武的抉择”的心态之中,然后,他说书法以后就别学了!还在我一脸懵圈的状态中,慢条斯理地说出他的理由:字嘛,写得差不多就行了,腾出时间来多学学英语。
我们就是在这种充斥着“有用”的教育中成长、工作和生活,可能连想要养只猫,都会被家人以“养猫干啥,家里又没耗子!”为理由阻止吧。
隔壁的小姑娘是幸运的,因为她的琴声不是为了有用,不是为了工作,不是为了养活自己而奏响的;这琴声奏响的原因只有一个:取悦自己。
突然想到我小时候也曾想过去学学音乐,甚至悄悄地去打听好了哪家的钢琴课口碑最好,哪家的声乐老师最受欢迎······然后当满怀期待的我终于鼓起勇气对父母提出这个愿望的时候,得到的答案是:学那玩意儿干什么,我和你妈都没啥音乐细胞,你学不出啥成绩的,别浪费这份钱了。
其实,我从没想过要学出点什么成绩,我只是想学而已。
看到桃子的时候,我们会想到好吃;但看到桃花时我们想到的是好美。并不是桃子不好看,而是因为桃花不好吃。
生活需要无用的技能、无用才华、无用的爱好,我们才能暂时从一脸俗气的辛苦生活中剥离出来,找到些许美感,找到与生存无关的,与未来无关的,与成就无关的些许美感。这份美感不会因为他人的评价而增减,也不会因为他人的好恶而变化,因为从一开始这份美感就不是为了服务他人而存在的。
这份美感是无用的。
我们为什么喜欢旅行?大概是因为对生活的城市太熟悉了,熟悉到了解她的每一条街上的每一家商铺,了解到肚子饿了去东街,衣服脏了往西市,完全越过了思考。因为太了解,所以太“有用”,所以生活的城市处处都让我们联想到了她的用处,而难以发掘她的美感。就像面对一个美人,隔得太近了,脸上的雀斑痘痘难免就会浮现,想想还是远远看着更美。
旅行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置身其间,新城市所有的“用处”都在这短暂的时光中,因为你对她的不了解而消解,剩下的,只有距离、陌生和无用。终于,你可以慢慢地品味这地方的美感了!
最后,我还是养了猫,一只没用的猫。但是,它怎么天天从外面叼老鼠回家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