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国庆与老爸出行(四)(5)

国庆与老爸出行(四)(5)

作者: 敏慧琳 | 来源:发表于2019-01-16 07:56 被阅读0次

    逛了苏绣工艺品店,苏州刺绣的景山清水秀、亭台楼阁富丽堂皇、龙飞凤舞,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远看如同真的,走近一看,细细的绣线工工整整,罗列有致,丝毫看不出来自手工刺绣,手工艺水平简直可以用登峰造极来形容,让老爸看了又看,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赞不绝口的同时,更加感叹于这巧夺天工的绣娘作品,叹为观止。

    出了刺绣店,又陆续逛了特色书店、丝绸店、工艺品店,好看好玩的东西特别多,几步之遥就看到了苏州特色小吃胡同,里面梅花糕、烤串、甜食等逐一打出了鲜明的招牌,摊位前也是人头攒动,我们离的很远就可以闻到香味儿,决定给老爸买来尝尝,趁老爸不注意就迅速付钱买了,拿到老爸面前时他一脸惊讶的同时,不断地推脱不要吃,还直埋怨我说这里的东西贵,不要买,再说那小吃有什么好吃的,又贵又不实惠……

    第一次喝这洋东西 慢慢地喝悠闲自在 喝第一口时表情有点怪

    最终结果可想而知,我让爸爸拿着吃,他一脸享受和满足地慢慢咬着,从来没有这样悠闲自在地边荡景点边吃着小食,这份惬意或许在我眼里,老爸是第一次,老爸直呼好吃的同时,还在问着多少钱,贵的东西没必要吃,还有点舍不得地慢慢咬着品尝着,虽然只是再平常不过的小吃而已,可这在老爸的眼里就是一种难得的幸福,他内心深处的满足可以从眼睛里读出来,他的表情也更加把他的满足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吃了小吃,慢行了几分钟,就来到了平江路和大儒巷的交接处,当老爸听我说这是我刚工作时的单位所在的街道时,他的语气和眼神透出了好奇和渴望,想去看看。我便在桥头给老爸拍了很多不同角度的照片,以示纪念,让老爸能够站在我当年工作必经的这条路和这座桥头,来感受与老爸同在的那种幸福感。带着老爸缓慢地向大儒巷深处走去,由东向西。

    一本正经地让我拍照却表情严肃 国庆与老爸出行(四)(5) 回头听我说着当年的趣事 平江路大儒巷处的桥头

    在平江路与大儒巷的桥头逗留了一会儿,顺便让老爸歇歇脚,虽然他口里说不累,走了那么久估计也会疲劳了吧,老爸即使累也会说不累,毕竟这是他一生的习惯。给老爸拍了几张照片的同时,指给老爸看桥头边上的一个新的酒楼,在刚毕业那年,那里曾经是我们拎着洗漱用品洗澡的公共澡堂,尤其是天冷时在那里洗个痛快,浴资只有五元到八元的价格,吸引了周边的居民们,来此体验“护佑”的乐趣。

    国庆与老爸出行(四)(5)

    边走边和老爸说着当年刚工作时的所见所闻,那些陈年旧事却让老爸听的津津有味,告诉老爸当年给他打电话时就站立在桥头,有一个插卡的固定电话机,给他买药时就在大儒巷的最西面的药店。也跟老爸说当年在桥头花一角钱买三根小香葱的趣闻,当年不认识了来自山东的菜场里卖菜的商贩,因为只有我在他那里买大葱的次数最多,带着浓重的东北口音让菜贩说感到格外亲切,而他们具有我也能听得懂的山东腔调,格外投缘,以致于多次光顾他的菜摊,而那位老大爷没少给我实惠的菜价,多年过去了,那个慈祥的菜贩老大爷和大娘此时也应该安好健在吧?他们的慈眉善目仍然历历在目。

    边走边聊的光景却已经来到了老单位的门前,由于周末,单位里静悄悄地,从大门向里望去,没有一个人影,或许是由于久远未见的原因,没有看到院里忙碌的工人的身影,身处繁华闹市中的老单位,自成立以来已经有60周年的光景了,员工一代代换代和更新,产品也不断推陈出新,厂房也由最初的楼房不断扩建和翻新,厂子的规模虽然没有与外面的大工厂与时俱进,但公司仍然凭借一些成熟的老产品屹立不倒,继续在经济大潮中摸爬滚打,已经是非常不易,而我就是在这个看似不大的单位里度过了刚工作的那些年,在这里学了苏州话,在这里慢慢地了解了苏州当地的风土人情,在这里结识了很多老朋友,这里似乎是我工作之初的“娘家和老朋友”,这份亲情多年以后仍然深深地驻扎在心底。

    老单位大门前

    给老爸在老厂大门前拍了一张照片,老爸也很严肃地让我给他留下他的英姿,没好意思入内打扰那个守门人,权当我们是陌生的游客到此一游,仅此而已吧。又在老厂对面的我曾经呆过的研发中心院墙外,给老爸拍了一张照片,让老爸能够体会一下我曾经工作的地方,也就是这里,曾经给我第一桶金,才得以让我有钱给老爸更多的钱,我感恩于这里。

    站在公司墙外

    在单位前给老爸留下了几张照片,也没有进到研发中心大楼里,只顺着单位向西走到单位的边界向右转。转进胡同后,一路穿着小巷,带着老爸向我曾经住过的悬桥巷集体宿舍走去。老爸也兴致勃勃地说想去看看,慢慢悠悠地走着,看着,老爸兴致很浓。

    多年的光景过后,平江路、大儒巷及通向悬桥巷的房屋、院落和桥梁等,已经改变了很多,当年饱受风雨残蚀的木制门窗和房架结构,如今已经大部分变成了钢筋混凝土的砖瓦结构。

    国庆与老爸出行(四)(5)

    白墙青瓦翘屋檐的民居小院儿,也似乎没了往日的生气,穿巷而过时静悄悄地,或许很多老苏州都已经搬到了园区或新区的新楼房了吧?这里只剩下一些念旧的老者和外来务工人员住在这低矮拥挤的平房里,由这些人固守着苏州老城区的“窝居”特色。

    沿巷民宅外墙

    悬桥巷东至平江路,西出临顿路,与旧学前(街口有悬桥)相直。古名迎春巷,又名员桥巷,县桥巷,今悬桥巷。巷长414米,宽2米,1985年改弹石路面为六角道板路面。现为长方形砖状水泥道板路面。

    悬桥街巷由西向东而行,随处落目的是颜色依然如故地白墙青瓦的民房,有的屋顶上还有着由于下雨而长出来的青苔,翘首的屋檐张显着老苏州的民居特色,小桥流水枕上人家随处可见。

    房屋半个身子镶嵌在小河的堤岸上,秋天的河面上,泛着黄色的光波,一簇簇一片片,河岸边垂柳和藤蔓的泛黄叶子,在河水中倒映,景色宜人。偶而还能看到临河而居的居民打开木窗探头观看的老者的模样,生活气息浓厚。

    悬桥巷巷牌

    悬桥巷上居住了很多历史名人和文人墨客,很多极具特色古朴的院落,还有镌刻着诗词或某某宅的牌匾,引人注目,明代高士徐波因国变弃家,入鄣山读书,将巷内宅第送给外孙许眉叟,内有精雅宏敞的圆峤仙馆、来鹤亭、碧梧龛诸胜。复社成员、与杨廷枢齐名的郑敷教宅桐庵亦在巷内。

    清嘉庆七年(1802)著名藏书家黄丕烈迁居此巷,专门建屋,储藏宋刻善本书,于是,巷中就有了著名的藏书楼“百宋一廛”。道光十一年(1831)举人朱绶世居此巷,后移居幽兰巷、孔付司巷。

    悬桥巷27、29号还是清代出使俄、奥、德、荷四国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状元洪钧的宅第及宗祠;23、25号曾是现代名中医钱伯煊(1895-1986)悬壶济世之处。顾氏祖业顾家花园是清代早期建筑,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1893-1980)诞生于此。著名教育家叶圣陶(1894-1988)从小生活在巷中潘家祠堂之西,与顾颉刚一起在张氏塾中读书。

    除此以外,悬桥巷内还曾有不少名贤祠堂。如丁氏二贤祠,祀汉梁将军丁宽、唐太常寺卿丁公著;丁参议祠,祀浙江布政使司左参议、温处道丁元复;陈五经公祠,祀明翰林院检讨陈继清;潘公祠,祀清户部主事潘世璜;张公祠,祀清旌表善行赠朝议大夫张凤德等等不一而足。

    青砖灰瓦的古宅仍然一座挨着一座,现在大多数已经被其后人转卖或者被政府纳入被保护的古迹之列。巷内多深宅大院,23、25号钱伯煊故居,27、29号洪钧故居,37号查宅, 41号丁氏济阳义庄,45号方嘉谟故居,46号潘氏松鳞义庄,55~60号潘宅,均属市控保古建筑。

    名人古宅

    老爸对于名人典故不是特别感兴趣,他倒是对那些别具匠心的雕刻镂花产生了浓厚兴趣,看着那些精细的雕刻和漂亮的花纹图案,连连叫好。他也喜欢看横跨小河上的石桥,及垂柳依依鲜花簇拥的绚丽多彩,顺着胡同向深处走走停停,与老爸慢慢悠悠地散步的光景,身心愉悦,老爸亦如此。

    从古朴的悬桥巷走出后到曹胡徐巷,又慢慢转到平江路上,继续向北,感受人来人往的喧嚣场面,观赏姑苏特色的石桥流水摇橹船及枕上人家的水乡风情,一直延伸到白塔东路的路口,由于时间的关系,与老爸商讨沿平江路折回向南,继续到医院做已经约定的脑部彩超。

    一路上走走停停地四处观看,让老爸亲身体会了老苏州人的吃住行的风俗习惯,老爸自己说他算是开了眼界,不管怎么样,只要开心就好。折回时沿平江路一路南行,用时不长,就到了医院,检查了该检查的项目,只待结果,一天的计划算是如期按计划完成。高兴地与老爸回家了,老爸也在历时大半天的功夫体验了姑苏古城里的风情,他说不枉此行,也不枉此生,他笑了,笑得由内而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庆与老爸出行(四)(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hzx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