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这本书是在微博上看见的句子是出自于此,忘了句子是啥,只知道当时是留了心,我总是对有着不一般的书名的书另眼相待的,后来的某一天,偶然在图书馆瞥见这本书,不觉心生欢喜,便借来细细去看。不出一天便全部看完,我总觉得啊,书与人之间也是要讲究感觉的,感觉对了,便是不吃不喝不玩手机也要连续性的把它看完,生怕断了就没了感觉。而没感觉的书,哪怕是放在那积了灰上了尘,纵使你再怎么强制自己去读也是无用功,还徒增烦恼没了心情。《扶桑》于我而言就是属于前者的这样的一本书。
当我读完合上那一刻的起,内心感叹作者严歌苓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神奇的女子,她是有着怎样的人生阅历才得以写出这样一个人物,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一个极致入微的人物。书中的主人公扶桑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沉静的,是的,她就是一个沉静的女子,无论在遭遇任何事时都是沉静的,当知道自己与一个假名义上的丈夫(公鸡)结婚时她是沉静的,当知道自己被贩卖到美洲当妓女时她是沉静的,当她从无数的男人的身体上站起来时她是沉静的,哪怕在大勇死的那一刻,她仍然沉静。平静的接受一切,平静的去面对一切,仿佛生命于她而言所有的一切苦难都是理所应当,都是无任何委屈和报复的,她唯有做的就是继续向前走,不问远方的向前走,或许,走下去,就不枉此生了吧,无关无道德,无关乎伦常。在世人眼中也许她早已背上了沉重的枷锁,冠以无数的骂名,然后她的内心,却干净的如同未染尘埃的白纸,她,是最干净的人,有着最通透的灵魂。有人说她傻,说她憨,可就是她这样一个憨人傻人吶却比那些自谓精明高尚的人强的多,她不争不抢,不怨恨任何人,不伤害别人,反而在自己所在的位置上给当时混乱的群带去亲切和真诚,这种真诚不是矫揉造作的,而是溶于骨髓和血液的天身的本能,带有着某种天赋的味道。中国人讲究难得糊涂,大智若愚,可真的经历多了苦难的事情,又有几人仍能做到云淡风轻,不为外物改变自己的心性。而扶桑就是如此,她从来就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她明白自己的地位,她只晓自己的命运,可正是凭着这份自知,让她经历了一次又一次非人的折磨,仍然心如止水般继续着面前的路。这打大抵就是文字的魅力了,而在现实生活中,退一万步讲,就算真有这般心性的人,也早已被现实社会生吞活剥的连渣都不剩。
文中亦多次提到的一个主题便是母性,也是作者所强调的。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扶桑跪在地上,神情淡然的给阿勇洗头发的场景。先是蹲着,再是单膝以支撑,后来索性双膝跪在地上,用那双柔软的手,轻柔娴熟的打理阿勇黑亮的长发,时间仿佛在那一刻静止,女子此刻的形态凝刻成一副隽永的画面,充满着女子原始永恒的自然之美。想来阿勇与扶桑之间的关系,像奴隶和主人之间,又不是那么的主奴,阿勇于扶桑而言,是依靠,也是活的一种目的,而扶桑于阿勇而言,是一种赚钱的工具,也是对自己所有物的一种占有欲的关怀。在那样一个充满混乱与矛盾的地方,远离家园身在异乡,阿勇与扶桑之间又冥冥之中多了点心心相惜的情怀,却总是少了点很多的情感。直到她遇到了克里斯,扶桑的母性光辉才真正的体现的淋漓尽致。那一年他14岁,她20岁,他对她一见钟情,她为他甘愿等待。他爱她的真诚自然,她爱他的美好真切。他一生的渴望是为她消灭丑恶拯救她,而她一生平静宁和的心也只为他颤动过。当初的懵懂少年的终于长成大人的成熟模样,扶桑日复一日石阶上的盼望也终是不负等待,她终于等来她的男孩变成了一个男人,尽管岁月更迭,克里斯在外人眼中何其的强大而成熟,在扶桑面前,他仍然如那个天真稚嫩的少年一般,需要她安抚,贪恋她的爱,睡觉时会抓着她的头发不放,大抵,扶桑带给他的,便是他一直所缺少的,那种原始的来自于母性的爱吧。纵使后来天各一方,扶桑用一把剪刀剪断他睡梦中中他缠着她的发,而那他手中留下的一结,将成为克里斯一生的想念。70岁的克里斯有一天站在街头,还会在那间茶馆吃茶,会自然的向里面张望,想起他和她的往昔,嘴角微微上扬。
由于人生阅历和知识浅薄的原因,书中的有些地方仍然让我无法明白,比如后来的结局,比如扶桑所要的究竟是什么……但我所收获的,远远要多的多。在往后的自己里,我想随着知识的拓展和阅历的增加,当我再次重新拜读,会有不一样的意外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