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阶段,一切都是紧张的。
自然,我对孩子们的要求也比平日严格了一些。每天拿着记录本,勾勾画画,如果将眼镜架到鼻梁上,一个活脱脱的账房先生模样。
当然,每次留到最后的都是我的10个好朋友当中的一些。期末是最考验老师耐心的时候,也是自我情绪修炼的最佳时机,这样想的时候,便不会生气。
不过,有些娃也是相当会看脸色行事的人。比如,我和霖。我和他之间,可以用弹簧来形容——我弱他就强,我强他就弱。只是,我的这个“弱”是我不作为,他就会肆无忌惮玩。我的“强”就是对他的要求,他的这个“弱”指的是不好的学习习惯的收敛。因此,需要我“强”,他才能跟上节奏,才能去主动思考,才能激发他的潜能,我希望我强他也强。
所以,于他,就只有严格要求+严格要求,没有别的路径。
这学期,他有好几次未能按时提交作业,大多时候说的是作业在家里,还请他妈妈送了一次。
上周一,小卷没有交来。问他在哪里,说在家里。晚上和他妈妈沟通了,他妈妈说已经在家里“吃了竹棍”了,希望长点记性。第二天,我又补给他一张卷子,盯着他做完。当然,只要他用心,要把作业完成,一点都不是难事。这几天的作业,他就能跟上节奏,不让我操心,有时还是前面几个写完。
某一次小卷上的那个字,写得非常小气。问他为什么?答:“因为不想被某某某看见。”呵呵,还有这种小心思。
对他的严格要求,某些时候的态度自然显露出来,对他凶,偶尔敲打一下,他也不恼。下课时,继续来找我说话聊天,还笑眯眯的。
他在课堂上,如果在状态的话,也是能够给课堂提供智慧的人。好几次的提问,都让我对他刮目相看。也就说,这小子的潜力是无限的,思维是开放的,活跃的。
遇到他很皮的时候,偶尔也会威胁他:“是不是想让我放学留你呀?”他马上说:“不,不。”我发现,不管他表达什么,几乎都是笑眯眯的表情,就算你想生气,你也不会生气。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还得感谢这小子。
昨日上午,我是三四节课,也就在教室吃午餐。晨辰给我打来午餐(孩子们这一点上很暖心),我站在讲台前面,一边等某些孩子给我交作业(还是提示孩子们要吃午餐,对某个沉迷作业的孩子说——再做就罚你再做一张作业,赶快去吃饭,哈哈),一边吃饭。
站着吃饭肯定不舒服,但前面没有椅子,我也就将就吧。
只是,当我扒拉一口饭,抬头时,霖从教室的最后面端来一张椅子,已经走到了我面前,让我坐下吃饭。我一定被感动到了:因为全班,那么多孩子,只有他发现了我的需要,又能马上想到办法解决我的需要。这是典型的“雪中送炭”,这样的小暖男,好难得。
我以为他已经吃完午饭,看他的桌上,餐盘还在。也就是说,其实他还在吃饭。他看到了我,看到了我在吃饭,看到了我需要一张椅子,看到了教室最后面有一张空闲的椅子,于是马上将那张椅子端到了我面前。如果是我,我可能都没有这么心细。
我对他表达了我发自内心的感谢。那一瞬间,他在我心中的形象,噌噌往上长了好多。
这样心细的孩子,值得我善待,值得我们喜欢。这样的品质,恰恰是我们的考试卷上不能测验出来的,这样的品质,恰恰是我们缺失的。
我在想,不被试卷分数束缚的教育,才是真正的人该受到的教育。
感谢如此丰富、开放、纯真的霖给我的启发:我愿与这样的孩子同行,我的眼里不仅仅有分数,还应有真实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