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牛”,还是我的学生李媛媛。
李媛媛最让我惊讶、最社牛的表现之一,是她凭自己的能力办成了到别的学校借读的事情。要知道,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她上了一中以后,分到了排名在年级最后的普通班。我们市一中理论上来说应该是全市顶尖的学校,因为它是面向全市招生的,能考到这个学校的学生,初中的学习成绩都不会差,高考的升学率应该也不会低。可是一中这些年来师资短缺,青黄不接,一些优秀的老教师退休后,青年教师的成长速度跟不上,再加上管理也不太好,于是高考成绩萎靡不振,社会反响逐年下滑,尖子生外流非常严重。到李媛媛她们上高中的前一年,我们全市的高考成绩滑坡到了谷底,惨不忍睹。
针对尖子生外流严重的情况,市教育局出台了强硬措施,严禁高中生到异地就读,否则就有相应的惩罚措施。但是这些措施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最终一部分学生还是破釜沉舟,到异地就读了。勉强留在本地的,其实也是蠢蠢欲动,想到县区的其他高中借读,李媛媛就是其中的一个。
高中开学一个月后,她回学校找我,叫苦不迭。苦啥呢?吃不好?住宿舍不习惯?都不是。是上课听不懂。我赶紧开导她说,高中的课程确实是有难度的,一下子适应不了也挺正常,不要着急。另外自己也要勤奋些,不能像初中那样懒懒散散的——这一点,我还是了解她的。这个家境优越、娇生惯养的姑娘,从来就不知道发奋苦读是甚么概念。她所谓的刻苦,就是中考前一两个月每天晚上下了晚自习还要再去上课,上到10点多才能回家。
她说:“不是我不努力,是老师不努力。我们语文老师开学后就没有好好讲过几节课,上课不知道讲些什么,每节课上完我都是云里雾里的,而且她经常一生气就不上课了,让我们上自习。”她说的语文老师我不认识,据说是个刚毕业的研究生,从外地考来的。其他学科的老师呢,似乎也是清一色的年轻人,她说:“有的老师挺有意思的,和我们相处得也挺好,就是上课没意思。”于是她想到别的学校借读去。
这可给她爸妈出了个难题。本来本市内学校借读,以往学校都不怎么卡,反正不管她去哪里,最终高考成绩都是本校的。但是那时正是风口浪尖,学校不愿意承担这些责任,办理难度就大了许多。她爸爸托人找关系,但是终究还是卡了。她妈妈和我联系说,让我劝劝她,就在一中呆着吧,这么弄的心里也静不下来,更影响学习了。我想也是,便准备劝劝她。
可是还没等我和她谈话,李媛媛自己把这件事办妥了!我问她怎么办的?她说,她给校长写了一封信,直接去校长办公室交给了他。上午送了信,下午校长就给他爸妈打电话,说是要见见她。她爸妈还挺着急,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真是大吃一惊,校长直接签字了。我问她:“你信里写什么了?”她神秘地笑。中考科目里,她学得最好的就是语文,会写作文,字也写得漂亮,但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来她写了什么能有这么大的神力。她说:“校长找我谈话的时候,我声泪俱下,把他感动了。”天哪,我认识她好几年了,就从来没有见她不高兴过,别说哭了。这恐怕不是演技,是真情流露吧。
总之,她15岁的时候,就凭一封信解决了自己外出借读的难题,牛不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