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士是英国最小的货币单位,相当于中国的分。
……
《月亮与六便士》一句“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望向了月亮。”的封面导语,令我对《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充满了好奇,此人究竟是谁呢?为何满地的六便士,他却抬头望向了月亮?在他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带着这些问题开启了这次奇妙的阅读之旅。
我们知道,作者以“我”的角度切入将自己收集到的素:材完整地串联起来于是有了这个故事,《月》取材于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相关事迹也是有证可考。既然该书定位为小说,而不是人物传记,就具有不真实性,作者将其升华,体现出了小说的艺术性——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特立独行、具有绘画天赋且满富悲剧色彩的主人公斯朱兰。作为一个普通人,正常的读书上大学,毕业找工作,妻子孩子,围着车子房子票子转,在大众看来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假使有人脱离这个轨道,人们将对其众说纷纭,附上各色道德绑架,大多是不负责任一类。但往往林子大了,什么鸟就都有了。就有这样的人,本该过着幸福美满生活的中产阶级家庭,就因为斯朱兰内心对艺术的追求而唤醒了他的绘画天赋,他将其击得粉碎,随后他冲破樊笼,毅然踏上习画之路,全身心投入到对艺术的追求中。他的执着仿佛总有一个内心的声音在告诉自己,我是对的,不知道我将何时成功,但我必将成功。
从零基础展开对绘画的学习,到最后终于画出价值连城画作,他真的成功了。后人只能用眼睛来感受画作的美,却无法真正体会到成画的过程更是一路风景。但为什么说他富有悲剧色彩呢?原来斯朱兰想要一直感受月亮的美,就无法俯身拾起脚边反射着幽冷月光的六便士,致使他的生活贫困潦倒,作品超前无人理解的愁闷,追求艺术道路的孤独,以及最终的惨死,虽然这一切的一切他都并不在乎。
可惜的是作品用了大概四分之三的大篇幅来讲如何结识斯朱兰,因对斯朱兰的好奇而深入了解斯朱兰,游历各地借他人之口来讲述斯朱兰,而没有详细介绍斯朱兰如何坎坷地追求艺术,以及如何看待艺术,大概是与收集到的素材有关吧。在最后几章才是故事的重点,前章的铺垫太过冗长,必要的铺垫是需要的,但精简的话会好一些。使得我在看这本书时,一度认为这就是一本介绍一个天才画家生平的小说,有什么意义呢?口味千万种,每人各不同。难道要因为这是一本名著,但自己并不喜欢,还是要浪费时间?就这样我抱着怀疑的态度看到倒数几章时,才顿觉故事变得有趣了起来。
大溪地因为这无疑才是正文,在“我”来到大溪地时,从众人的口中得知斯朱兰颠肺流离之后定居于此。这里意义非凡,位于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斯朱兰心驰神往的创作天地和宜居地,他在这里找到了自我。该地气候湿热,物产丰厚,景色宜人,民风淳朴,土著居民热情好客。自然风光美不胜收,原始韵味感十足,相信也能很好地激发斯朱兰的创作欲,对其成就具有极大地推动作用。斯朱兰于大溪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创作,终有所成。
作者在小说中加入对艺术问题的思考,赋予小说以极强的观念性,丰富了小说的多重复杂含义,使得读者能有深广的思考空间,更加彰显了作品的张力和内涵,作者的解读也能丰富作品的内涵。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望向了月亮。”一句对主人公一生的追求做出了完美的概述,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大方向来看作者探讨的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我们知道故事中的医生一向都是讨厌斯朱兰的,因为他总是游手好闲,不理世事,显得不近人情。但最后医生还是变得很敬佩他,斯朱兰对于外界没有太多的追求,物质上得过且过,情欲上无所追求,一个人沉浸在绘画创作中。还记得以前看《暮光之城》的电影,曾看到这样一幕情节——酒吧里,男主对女主说“你看,成年人的世界只剩性和钱了。”想想这不正是世俗大众的追求么,然而斯朱兰并没有。
劳作中的土著男女艺术一个很高的境界也许就是外行人在看热闹之际,虽然说不出哪里美,但就是直观地感受到了美吧!
医生去给斯朱兰看病时,发现原来他并不知道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依然在潜心绘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医生看着他的画总感觉很美,心中的敬佩之感油然而生,以及后来斯朱兰面对病魔依然心如止水般的完成了他的绝世佳作,在医生看来,他的作品和他溃烂的尸体一样动人心魄,我们终于知道他在艺术领域拨云见雾,穿过小孔,来到了自己的桃园。一个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全然可以抛弃一切,因为世俗的琐碎常常会使人忘却了自己的理想。
之前有位小伙伴评论说,真的很不喜欢斯朱兰不负责任的做法,很不该抛妻弃子追求艺术。我想这就是所有世俗声音中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道德绑架之音了,为什么大家都要听命于现实呢?只能说各有所求,无关对错。有人想要一心仰望月亮,却不被理解,被认为不通人情;而有人想要遍寻六便士,却为人唾弃,被认为太过世俗。
英国作家毛姆有趣的是有个朋友跟毛姆开玩笑说,人们在仰望月亮时常常忘了脚下的六便士,毛姆觉得这说法挺有意思,就起了这个书名,甚是开玩笑的语气,一个饱含意蕴的书名竟是这样来的。
文中的“The mills of God grind slowly, but they grind exceeding small.”字面意思为“上帝的磨盘转得慢,却磨得极细。”在此处的运用恰到好处地彰显了小说的观念性所在,语句富有哲理性,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拿捏这句话的用意所在。作者借斯朱兰太太儿子之口所说,此时正听闻斯朱兰不幸的遭遇,相信读者也理解的很好了,各大读者其中有一句翻译很棒——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虽然是太太儿子所说,但其成长应该不少受到母亲的影响,所以太太肯定经常抱怨斯朱兰的无情无义,竟为了自己的理想,弃他们于不顾。言下之意便是“好样的,斯朱兰最终还是遭到报应了。”
最后还将斯朱兰两个儿子的生活做了对比,他前半生与斯朱兰太太生的孩子,会在妻子的管教下于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按着既定的轨道生活下去,后半生与爱塔所生的孩子则是在丛林中海浪上自由自在的生活下去。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斯朱兰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长眠于大溪地地下。至此,斯朱兰的一生画上了一个不算圆满的句号,不难想象当这个时代巨人倒下时,他依然紧握画笔,面带微笑,自满地离开了这个与自己总是不在一个格调的世界。而当他的画作陈列在画展上大为世人称赞时,人们必将对伟大的理想凭添几分敬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