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时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比较有自由精神的人。我信奉每个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觉得身份可以强迫人。比如,我不觉得一个人因为年长或者怎样就天然应该获得尊重,师弟就该尊敬师兄么?好像没有什么理由。或者你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别人就该尊敬你吗?好像也没有什么理由。
2.“关心婚恋状况,打听收入水平”是比较low的事情。但我有时候也情不自禁地跟女同学说出“年纪大啦,赶紧找个男朋友”之类的混账话,这样非常不好。
3.一个人成熟的最大标志应该是知进退,明白一件事做到什么程度才是刚刚好。
4.不知道是控制欲太强,还是好奇心太重。我依然很难克制自己窥测别人的欲望。这是非常不好的心理。慎之戒之。
5.以前我经常想偏执到底算不算一个好的品质,后来觉得不要走极端,但要追求极致。前者指的是看待世界的眼光,不可狭隘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后者是指做事的态度,要有追求卓越的精神。
6.人呐,要正确认识和善于克服自己的阶级局限性。比如“凤凰男”这个词最近又火了,我不知道这是一种身份,还是一种行事风格。如果仅仅表示一种身份的话,我基本完全符合它的定义——“出身贫寒,几经辛苦考上大学,毕业后留在城市工作生活的男子”,但如果是指行事风格,我觉得自己已经基本克服了。
7.对于群体与个人的关系,我的态度是:我觉得我不能代表一个群体,同时一个群体也不能代表我,但我理解别人依据和我有某个共同标签的群体的平均水平来预估我的情况的做法,最后如果我觉得有必要的话会采取措施证明我与某个群体的异同。
8.今天看到一句话说“如果一个人,处处能以最高目标为原则,必然能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决定。”这话自然不错。我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是哪里,可我还是偶尔想看一下沿途的风景。
9.一个人说自己喜欢读书的时候,其实他什么也没说。书籍的种类很多,每个人读书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有的人为了陶冶情操,有的人为了深化思想,有的人为了拓展技能。同样是所谓的爱好文学,喜欢郭敬明和喜欢马尔克斯也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10.我对文字多少有点鉴赏力,但对于音乐、美术、电影、建筑等等就真的理解不能了。所以我敢说冯唐写文章不咋地,对于姜文的《一步之遥》,我只是说我看不懂。
11.我认识的人还比较多,但算不上什么人脉。要说他们给我帮上什么忙,几乎很少。我从这些人身上得到的主要是信息。他们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知道世界上有很多种生活态度与方式。另外,我是很不愿意麻烦别人的,至今不知道算是优点还是缺点。
12.对于任何一个人、一件事以及一个具体或虚拟的物件,我都听到过完全不同的评价。我自己并没有养成较高的判断力,又害怕贻笑大方,所以基本不敢表露出对什么东西的极端喜爱。初中我觉得郭敬明蛮好的,高中我觉得余秋雨蛮好的,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自己蛮傻的。但有时候我也挺想成为一名脑残粉。
13.我有一个比较偏激的观点:网上那些比较火的男女关系或者婆媳关系的八卦,要么是编造的,要么是一个奇葩在描写另一个奇葩。为此发表一番义正辞严的议论也是挺无聊的,当然我这句话本身也是挺无聊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