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同学以676的高分夺得省文科第四名的好成绩,然而在她报考北大考古系后,网上引起了热议。
网友们纷纷劝退,认为钟同学不应该选择这样一个冷门专业,既没“钱途”也没“权途”。一条最惹人注目的评论甚至替钟同学将来毕业后的去向操心:“到就业的时候就哭了,分分钟教你做人。”
网友们的“热心”皆因钟同学作为一名留守女孩,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贫困的家境更需要她选择一份可以让全家摆脱贫困、改善生活的“王牌专业”,毕竟高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实现阶层跨越的机会啊。
更有网友声称,钟同学作为留守女孩,眼界受限,一定受到了北大招生办老师的忽悠,进了这么个坑爹的专业,顺带让一向无人问津的考古系火了一把。
面对如此种种诛心网评,钟同学倒显得很淡定,“我个人特别喜欢,我觉得喜欢就够了呀!”,并坦言自己受到樊锦诗先生的影响,自小就很喜欢历史,选考古是自己的志向所在。
而另一方面,对考古圈而言,能吸纳到这样一位自信而又勤奋的高分生源,无疑如获至宝。随着这件事在网上发酵,全国多个省份的考古、文博机构都纷纷给钟同学送上厚礼,包括价格与重量同样惊人的考古图录画册,以及博物馆文创商店里标价不菲的热门文创产品,用行动来向钟同学表示支持。
多个省份的文博机构用行动向钟同学表示支持中央电视台的《探索·发现》栏目对钟同学发出邀请,在本科四年的假期里,她可以作为节目组的特邀成员,前往全国最重要的考古现场实地体验。
出版了敦煌研究院前院长樊锦诗的口述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的译林出版社,在得知钟同学的事迹之后,送上樊锦诗亲笔签名的自传和寄语,“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以资鼓励。
译林出版社赠送的樊锦诗自传和寄语面对这些顶级资源的加持,舆论才调转过头,开始称赞钟同学,封其为考古界的“郭襄”,将志向作为自己的专业,此举可谓浮躁社会的一股清流,难能可贵。
那么,像考古专业这样的冷门专业,到底是不是坑啊?
相信每个人在选填专业的时候都会纠结和迷茫,到底该选什么呢?刚刚结束高考,对自己一无所知,对未来也一无所知,究竟选择什么样的专业才算有前途,才算不枉人生呢?
钟同学无疑是幸运的,她可以凭借着高分,可以享受到考古圈的顶级资源,然而其他默默无闻选择了冷门专业的大多数芸芸众生,他们的人生并没有享受到钟同学这样的优待。还有更大多数的人是在父母师长的劝说下,选择了一个在当时看来很有前景的专业,按部就班地走下去。
作为普通人,优先考虑的是学校和专业是否能为自己的将来提供体面的生活。在中国这样极为重视学历的社会,名校和好专业无疑是未来无忧生活的一种保障。所以网友们的苦口婆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实在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要忘了,钟同学去的是北大。这意味着什么?
北大毕业生可以无条件落户上海,想落京户可以进国家部委、央企总部,想做科研可以很轻松进世界名校,转金融互联网也总能找到一口饭吃。因为那是北大,所以可以享用在北大的所有优质资源,而这是大多数普通人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有了北大托底,即使是考古专业,也完全无需为未来担忧。
而本科阶段的专业选择,更应注重的是培养思维的过程。其实不管选什么专业,认认真真静下心来读四年书,更多的了解自己,更多的去储备未来面对人生、社会的思维框架,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才是能陪伴你走完人生的坚强后盾之一。毕竟大学学了什么专业,毕业后没有从事本专业的也是大有人在,未来一人有无限可能性啊。
这样出于热爱而选择专业,其实是值得敬佩的。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在北大这个平台,甚至以后去到更大的平台,抓住资源,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这比任何奔着“钱途”“权途”去更有意义,难道这不该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事情吗?
反正,作为像我们这样的凡人,不管选了什么专业,最后都是会后悔的。更要紧的是抓住既有的资源,满怀对生活的热爱,不困于心,才抵得过岁月漫长,而其他所谓的出于名权利的选择往往都只是暂时的。
更多精彩观点,请关注公众号:星星的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