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鉴定的发展
我国的近代瓷学研究可划分两个阶段,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学者们主要依据有关陶瓷文献进行考证,尤其是宋元以后的陶瓷著录,如蒋祁的《陶记》、曹昭的《格古要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大清一统志》等书。
1928年陈万里先生运用考古学的方法,对浙江的龙泉窑青瓷进行实地古窑址考察。他搜集大量瓷片标本,进行排比研究,开辟了一条瓷器研究的新途径,为现代陶瓷学奠定了基础。他著的《瓷器与浙江》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作。故宫博物院藏品唐越窑短流执壶,就是陈先生1936年在绍兴一个墓中发现的,墓志碑上有唐元和五年年号,是唐代越器的铁证。50年代以后,瓷器研究家冯先铭先生集录了大量古代文献和地方志中的陶瓷史料,调查了全国南北各地的古代瓷窑遗址,对北方的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古窑址集中地区,进行了深 入的考古调查,基本上弄清了中国古代瓷窑的分布及其南北重要瓷窑的发展历史。冯先生主编的《中国陶瓷史》总结了历代陶瓷史的研究成果,代表了这一阶段研究的最高水平。
鉴定中国瓷器的年代,宋代以前主要是依据墓葬,通过对大量带纪年墓出土的瓷器,找出各个时代造型、质地、釉色、装饰等的特征,以此作为鉴定宋代以前瓷器的依据。
明、清时代瓷器年代是从带年款的官窑瓷器排比出来的。以带年款瓷器的造型特征、胎釉及纹饰风格作为标准,用以解决不带年款的官窑与民窑瓷器的断代问题。
现代陶瓷鉴定开始引进科学技术进行检测。目前主要有三种办法:
一、利用加速器C14测定方法,主要是用于史前遗址中陶器年代的测定。
二、“热释光”的基本原理是陶瓷器内有石英、长石等矿物晶体,对热释光测年技术这些晶体起着纪年的作用。陶瓷在高温烧制过程中,烧掉了原有的年代数据,同时又开始了新的纪年。利用了这一原理可以对陶瓷器进行鉴定,这种方法的弱点是鉴定时需要取样,也可以用放射流照射作伪,“热释光”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用在陶器上。
三、“无损”检测法是采用直接测定,显示胎釉的原料及其化学组成,进行聚类排比的一种方法。这需要建立数据库,数据库越是丰富准确性就越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