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时年八节之一,古时民间有在“八节”拜神祭祖的习俗。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在我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至今仍延续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标示着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时间最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不是最低。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比直射北半球的时间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小时候盼冬至,是因为可以吃饺子了。那时候家里穷,除非到了过年过节才会有饺子吃,所以冬至可以吃一顿饺子,就显得格外幸福。不知从何时起,盼冬至竟然是因为过了冬至,白天就会越来越长,黑夜就会越来越短。也许是因为冬至前的这段时间,正值冬季学校最为忙碌的时节,白天短就等于每天上班时天才刚刚亮,下午回到家已经暮色笼罩,两头不见太阳总觉得有点憋闷。于是就盼着冬至赶快到来。冬至过了几天,就会明显的感觉到天似乎越来越长,放学回到家,天还没有黑,有种自己似乎占了便宜,早下班了的小窃喜。心情也会好很多。
不管怎样,冬至除了是一个节气,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然,怎会有“冬至吃了饺子,不会冻耳朵”的说法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