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段感情里,一方开始试探另一方;或者说“我不说,我看你会不会主动怎样怎样”的时候,这段感情已经摇摇欲坠了。因为缺少了最基本的信任,包容以及相互理解。而往往当被试探的一方没有令对方满意,对方心里就会想“看吧,果然如此……我就知道……”,然后开始自艾自怜,放大自己的付出,觉得自己为了对方如何如何,而对方如何如何不在乎自己。其实这种行为,说好听点就是玻璃心,说难听点就是作。不管对方有没有让他们满意,他们都会不断的再找新的试探,以此来证明“看吧,我就知道”这样的定论。不管对方让他们满意了多少次,他们都不会记得,反而只会记得没有令他们满意的次数。这种人其实非常自私,心里满满的只有自我。
我认识一对情侣,一起六年。A工作时间是正常的朝九晚五,而B工作时间是下午到晚上九点。今天是圣诞节,A问B节日要怎么过,B回答“我今天要上班,你是知道的”。A开始伤心难过了,“每天都这么晚回来,连今天是节日都不能陪我,你根本就不重视我。”B无奈,回答“那我们晚上去逛街,我请假。”A却说“不用了,讨来的陪伴跟shi一样,我不稀罕”。这可不就是作吗?在A的世界观里,你既然可以请假为什么不主动说请假陪我?一定要我生气了才说请假陪我?我不要你施舍。
为什么我说A们眼里只有自己呢?B上班时间A不知道吗?自然是知道的,然而A们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可以请假的,那白天一起过圣诞节就不是圣诞节了?而他们为什么没想过,因为请假要扣钱啊!A们需要的是B围着自己转,B无条件付出,一切应以A为中心。B不想伤感情做出的退让,在A们看来不是主动的所以不屑一顾。A们没有想过,B请假也是要扣钱的,B也在为生活打拼,甚至压力比A还大,B每天白天一个人在家也很孤单。A们看不到,A们眼中只有自己。
在举个例子:B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每周只有周末回去陪母亲。最开始周二周五到周日回母亲家,一周四天回母亲家。因为A总是认为B陪伴时间少,于是B慢慢把回母亲家的时间从四天改成三天,再从三天改成了两天,仅有周五和周六陪母亲。但是A不满意。在A的世界观里,B每天下班回来这么晚,就睡个觉,第二天又各自上班。仅有周末两人休息,但B也没有陪伴自己,自己每个周末都一个人,多么孤单,越想越委屈,认为B虽然每天回来,但自己这里如同旅馆。A忘记了B为什么回去陪母亲的时间越来越少,是因为A曾经说过晚上自己一个人睡害怕,而B自己的母亲何尝不是每天一个人?但B选择了更多个夜晚陪伴A。A不满足,A希望的是,自己下班的时候,B就能陪在左右,B的所有事情最好都在自己上班的时候处理好。因为B做不到,所以B不完美。
还举一个例子:偶尔周末A生病,B不在身边,在母亲家。A嘴上不说,心里委屈,并且越想越委屈。于是B睡觉手机调了静音没及时接到A电话,或者B实在没办法请假不能陪A等等这些事情都会成为A发泄争吵的导火线,如同新仇旧恨加在一起,自己成了全天下最委屈的人。任B如何解释,在A看来都是狡辩,请不了假为什么不能提前安排?为什么平时不会睡过头,偏偏我找你的时候你就睡着了?为什么我有事的时候都是你忙的时候,都是你没空的时候,为什么我生病也都在你忙的时候,不挑你有时间的时候?A一点也听不进解释,不管是不是B的错,A只是需要找到机会发泄自己觉得的委屈而已。A忘了她生大病好长一段时间,B天天起早贪黑地熬药照顾,A只记得自己偶尔周末生病的时候B不在。A总是挑周末去医院,因为周末不用请假。但是B仅有周末可以陪母亲,所以没办法陪A去医院,于是A又自艾自怜,觉得B永远都在自己需要B的时候不在身边。A总是希望B为自己做牺牲,为自己付出,然后自己再衡量要体谅B多少作为B付出的回报。一旦B没能让A满意,A就会指责B如何的让自己失望透顶,A自私的理所当然。
A经常觉得自己失败,但是又改变不了自己的一些习惯,所以A需要发泄。A责怪B没有给自己安全感,两人没有共同的目标方向,指责B没有为两人未来做规划做努力。但是A忘了,B一次次对A说过自己对两人未来的规划,并且已经一步一步朝目标前进。然而A每次听完就算了,从来没有参与B对两人的规划里,所以A没有安全感。A缺乏的安全感,是自己丢掉的,不是B没有给的。
两人一起,除了最开始的热恋期,过后都是实打实的过日子。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思想和生活习惯,当两个原本没有交集的人因缘分走到一起,需要长久下去是需要双方对互相的包容,同理对方的难处和处境,然后协调磨合。而不是一方一味地索取,另一方一味地迁就或付出。这是一个无底洞,索取的一方会越来越不能满足,迁就的一方会越来越心累,导致最后分道扬镳。
愿天下所有的伴侣们,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同理对方,包容对方,那么,才能长长久久,幸福美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