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希拉里·普特南在他的《理性,真理与历史》一书中,阐述了他对现实世界的一切假想。
他在书中提出了一个叫“缸中之脑”的概念,书中说,如果把一个人类大脑把在一个缸当中,然后把营养液通过科学的手段,让大脑维持住它的生理活性。
然后再用超级计算机通过神经末梢,向大脑传递与现实生活中一模一样的各种神经电信号;并且对大脑发出的信号给予和平时一样的信号反馈,这样一来,就能模拟出一个真实的虚拟现实的世界来。
那么,如果说,这个世界就是虚拟的,你敢相信吗?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还真有不少人相信了这样的一种说法。
比如,在《集体的失忆》一书中,作者杨定一就认为,我们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太妄想,而一切不过是头脑的投射。
作者杨定一是一位美籍华人,医学博士,是纽约洛克菲勒大学——康奈尔医学生化博士。
他的作品包括有《真原医》《好睡》《丰盛》《静坐的科学、医学与心灵之旅》等等。
01、头脑当中的产物
本书作者通过口述的方式,给我们转达了什么是一体的观念。它就类似佛经当中所说的执念,当我们对所遭受到任何遭遇加以评判时,我们的“心”就会产生对此产生负面的抵触。只有学会欣然接受,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作者在书中提到,个别的存在,看起来是独立的生命,但其实也只不过是从局限的五官接收的片段信息延伸出来的。
比如:从家里到公司,假如没有时间的先后,根本就没有一个路程好谈,最多只是单纯的距离。
但是,如果把路程的观念扩大,从人生角度来说,我们就可以透过时间、空间、以及生死来解释它。这样一来,所谓的无常也就自然衍生出来。
作者告诉我们,人生唯一的常态就是变化,而变化的本身是离不开时间的观念的。人生的一切都是头脑所投射出来的,所有的辉煌与灿烂也注定会消亡。
任何的存在都会有一个“因”,也自然会有一个“果”,因此事物的本身离不开因果,也离不开时空。
02、个人化世界
作者认为,在所有的生命中,只有人类不快乐。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人类把一个生命问题,衍生出更多更复杂的问题。
从而,使我们从一个整体分化出了一个个体,然后从一个个体产生出“你”“我”“他”隔离的观念。
人类不断追求着个体的力量、发挥着个体的潜能、实现着个体的理想……
如果没有个体的观念,也就没有了人类的文化、创新和发展。也就是说,我们的价值观念是离不开个体化的。
作者认为,表面合理的人类发展就是我们全部烦恼的根源。极端的不均衡造成了我们极端的不快乐,极端的疏离了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之间的距离。
写在最后
这本书先介绍到这里,或许我们一时之间还无法完全体会到生命的意义,但只要我们能够找到生命的源头,就能获得真正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