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记忆是有选择性的,往往只会留住那些符合自己个人逻辑的记忆。
透过特定记忆,你可以更多地了解你的思想、感受和行为模式源自何处,而且你可以精确地发现自己需要做出何种努力。
发生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事件的看法和解释。
尽管当初你不能控制所发生的事情,但你可以觉察到过去的经历是如何影响成年后的你,以及在你的生活中产生了怎样的涟漪。
记忆对于幼年的潜意识决定来说,既是容器,又是镜子。
记忆,既是容器,又是镜子尝试另一种方法进行记忆研究
1、会有一种问题,反复出现,困扰着你,回忆你最近一次受到这个问题困扰的情形。
如果说有一种问题,反复出现,并困扰着我的话,就是寻求外在的认可,不太能够接受指责和批评。
最近一次发生的一个情形就是,我需要去做一件我太不擅长的事情,和一些不相干的人打交道。而在这之前,这些事情一向都是先生在做,我习惯性的依赖他能够去把它搞定,但看他的意思,是打算让我学着去处理。
而我在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上,显得有些笨拙,还有些焦虑,最后先生看不过去了,就说了几句,这时候的我是带着情绪在处理事情,所以难免会有争执。
我的感受是紧张,没把握,还有些担心。我的想法是,你明明都知道我不擅长做这些琐碎的事情,干嘛不自己做。那现在看来,我做不好,我也不想做,你爱咋咋地。
2、确定该问题是在哪些类型的关系中发生的。
这个问题发生在亲密关系当中。
3、让你对这种关系的最早经历有关的记忆自己浮现出来。
最早的有关记忆浮现,小的时候常常会有客人来家里,这时候母亲就会指使我,和她们打招呼问候,如果我不叫人或是不说话,母亲就会跟人家说,“你看,我这个女儿啊,就是害羞,不会叫人,还不太爱说话,你别介意啊“。
此后,我也确实如母亲所愿,越来越不喜欢和别人打招呼,有时候母亲指派我找谁谁谁,我见到她们,通常都是干脆明了的,“喂,那谁,我妈找你“,再然后,这些叔叔阿姨们碰到我母亲就说,你女儿真的是很不礼貌呢,不叫人就算了,还喂喂喂的,你得好好管管了”。
4、把你的记忆写下来,包括你当时的年龄、你的感受以及你认为你的内在小孩所做出的决定。
当时的年龄应该还很小吧,大概也就在5岁左右。
我当时的感受就是紧张、心烦和担心,怕母亲会责骂我。
我的想法是,我干嘛要叫你啊,我跟你又不熟,你又不是我的叔叔阿姨,我想叫就叫,不想叫就不叫。
我的内在小孩所做出的决定就是,以后看到她们,看到不喜欢的人,就躲得远远的,避免要去跟她们打招呼。
5、根据你的这段记忆写下一个句子:
当(我需要去面对一些不熟悉的人和事)的时候,我感觉(有些紧张,没把握,还会有些担心),我决定(逃避现状,远离她们)
整合这条记忆链,可以看到,为了前行,我们需要解决哪此深层次的问题:
事件:去做一件我太不擅长的事情,和一些不相干的人打交道
早期记忆:和不熟悉的人打招呼,问候
了解记忆之前: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害羞内向的人
阻碍:过分在意母亲和周围人的评价,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不喜欢听到他人的指责和批评
造成:无形当中用害羞,内向、不合群这样的一个枷锁,把自己捆绑在里面,而不愿意走出来,在人际交往中显得很被动
觉察
我是这样一个人,当我需要去面对一些不熟悉的人和事时,我会感觉有些紧张,没把握,还会有些担心。
接纳
不带评判,当我准备好的时候,如果我想,我随时都可以改变这种状态。
行动
在现实生活中带着勇气去做功课,我可以尝试主动的去和社区的人打招呼,而不强求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和对方打招呼,而这和礼貌无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