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 为什么你的女朋友,捂住眼睛都要看恐怖片?

​ 为什么你的女朋友,捂住眼睛都要看恐怖片?

作者: 大大大大岛主 | 来源:发表于2020-06-08 02:03 被阅读0次

    为什么你的女朋友,捂住眼睛都要看恐怖片?

    今天的文章比较轻松

    如果你觉得有意思的话

    不妨转发给朋友

    01

    这段时间看了不少恐怖片,新的、老的,都挖出来看了不少。

    有的仍然让我肾上腺素飙升,

    比如《无名女尸》,再比如,没了。

    而有些,已经看得索然无味了。

    比如《昆池岩》、《隔山有眼》、《黑暗侵袭》、《死神的十字路口》、《招魂》、《鬼乱》、《厉鬼将映》等。

    似乎,我对恐怖片的抵抗力有些高于常人。

    想起之前搜“深圳最恐怖的鬼屋”,搜索结果告诉我是“长藤鬼校”。

    去了一趟,感觉良好,音乐很动人,扮鬼的NPC很可爱,全程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想笑。

    02

    我知道像我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或者说,本身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比如,有的时候失眠,我会选择看恐怖片,以祈求它可以无聊到让我睡着——因为我感到恐怖的阈值较高,没有达到这个点,就会觉得渐趋无聊。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有的人能看恐怖片,甚至会兴奋激动呢?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教授乔尔·科恩和加州大学的爱德华德·安德雷德提出一种理论,他们认为,在看恐怖片的时候,人们可以同时体验到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恐惧与快乐。但在这里,人和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

    他们做了一个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将实验被试分为两组,一组喜欢恐怖片,一组不喜欢恐怖片,让他们在观看恐怖片前后分别对自己的内心情绪状态进行打分。结果发现,不管是声称自己喜欢恐怖片,还是不喜欢恐怖片,两组被试体验到的消极情绪都明显增加了。即使喜欢恐怖片的人,也体验到了强烈的恐惧感。但与此同时,喜欢恐惧片的被试还报告正性情绪的上升,看完恐怖片,他们感到更兴奋、更快乐。而不喜欢恐怖片的被试则恰恰相反。 而在另一个组实验中,在恐怖片放映中加入一些不引发情绪反应的中性片段,结果发现,当中性片段出现时,喜欢恐怖片的被试报告恐惧和快乐情绪都突然降低了。而不喜欢恐怖片的被试,只有恐惧情绪降低,而快乐情绪却上升了。

    实验结果支持了他们的理论假设,那些喜欢恐怖片的人观看恐怖片时,感到又害怕又兴奋又快乐,而不喜欢看恐怖片的人,仅仅能体会到害怕,而无法在同时感到快乐。

    「引自百度文库-king_green」

    换句话说,爱德华和科恩认为,观看恐怖电影的人,同时享受着快乐和不快乐两种情绪。人们确实享受着“被吓得要死”的感觉,直到电影结束才能松一口气。

    “看恐怖电影最快乐的时刻,也就是最恐惧的时刻。”

    就比如,一部分都市白领喜欢看恐怖片可能是觉得工作特别累,看完一部片子之后觉得特别能够释放压力。看恐怖片的时候,人们处于一种极度紧张的状态,而看过之后,心情一下子被放松了。从机体的化学法反应来看,适当的恐惧刺激,会让身体放松,其效果等同于跑步后的身体快感反应。

    但为什么人会去追求这种不快乐(恐惧)呢?

    专业的解释认为:人类作为群体的历史尤其在远古时期经历了更多的恐怖体验。比如,黑暗(没有火)、猛兽侵袭、无法被解释的神秘现象(远古时期的没有科学,如何解释?)等等。

    因此,恐惧的因子刻在基因里,一代代被传下来。

    你给猫看恐怖片,相信它不会有什么反应(一是猫的认知能力不如人,二是猫有夜视功能猫,相较于人,猫或许并不害怕恐惧)

    由此可以认为,人们之所以喜欢观赏恐怖片,在于电影中所揭示的恐怖经历引发了观众自身的恐怖心理体验。

    现代社会,黑夜有灯,钢铁都市包围着我们,远古时期的威胁与我们相去甚远,基因的潜能会迫使我们再度追求这种缺失的恐惧感。

    所以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很胆小的人(比如你的女友),明明怕的要死,却还是会捂着眼睛堵着耳朵地看。

    我们对于恐怖体验的需要,甚至可以说是人的一种心理本能。简称,“作”是一种本能。

    03

    恐惧这种心理情绪体验,除了极个别先天性身心障碍患者,正常人应该都曾经体验过。

    可为什么有的人视若无物,为什么有的人看恐怖片却要了命似的?

    这里涉及到一个阈值的概念。

    首先,我们都知道,当我们看恐怖片的时候,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电影院里。不管片子里的视觉多么逼真,情节多么吓人,音效多么恐怖,我们的身体必然是安全的。电影即是电影,鬼怪即是影像,我们还是是我们自己。有的恐怖片虽然让人感到,但大家都知道,这些是“假的”,实际上与我们是不搭嘎的(没有关系的)。

    对,没错,你说,大家都知道,这是假的。

    只要在心理上不相信,与影片保持续有一定的心理距离,不就行了?

    但事实是,这一点,和人的胆子没有关系,精神状况也没关系。

    有人生来能做到,有人打死却无法做到。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大脑的一个核团结构——杏仁核。当人遇到危险事件的时候,杏仁核会被首先激活,紧接着,下丘脑刺激垂体,垂体刺激肾上腺激素分泌,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体内能量加速分解,调动起我们的身体能量,进入备战状态。也就是,“好恐怖啊,好紧张啊,不敢看啦!”

    恐怖片本身同样会激活大脑的杏仁核和下丘脑这些稍微低级一些的大脑结构。所以,正常人看恐怖片会感到恐惧,心跳加速,肌肉紧绷等等。

    但,重点来了。

    上面讲的是低级的大脑结构,所有人都一样,会恐惧;可不同的人对恐惧的水平和反应,却不仅仅是由低级大脑结构决定,而是——前额叶

    前额叶的激活个体上天差地别,喜欢恐怖片的人前额叶有更强的激活水平。

    也就是,更高的阈值。

    高阈值的人,前额叶被激活的水平需要更高。前额叶负责对恐怖刺激性质作出判断的关键脑区,前额叶激活意味着判断恐怖片的恐惧刺激是在可控的范围内。高阈值的人群,前额叶认定当前恐惧并不能威胁到自身,因此反而还会产生一定的愉快体验。

    同时,前额叶激活时,能够帮助调控杏仁核和下丘脑的激活程度,不让它们过分活跃。

    也就是防止激素(肾上腺激素等)的分泌失调,从而让自己保持在正常状态。

    低阈值的人群恰好相反。恐怖片的水平就会让他们的前额叶认为自身已经受到威胁(前额叶无法做出正确判断)。于是激素分泌也开始紊乱。所以,如果单从机体的化学反应来说,过分强烈的恐惧,似乎的确会让人死亡(机体严重紊乱导致死亡)。

    所以当你看恐怖片时,大脑不断发出警报让自己离开此地,或者关掉电脑时,千万不要强撑着,或者反驳自己大脑的命令。因为当你的机体紊乱超过限度的时候,大脑没有办法帮你收拾残局。

    因此,下次再有人说你胆子小的时候,你可以回敬他:

    没文化,或者,

    多看“小丁的哔叨”

    04

    阈值的应用领域非常广,与恐惧相似的,还有一个叫做“恐怖谷理论”的东西。这个理论确实比较好玩。它是一个关于人类对机器人和非人类物体的感觉的假设,在1970年被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政弘提出。其中, “恐怖谷”一词由Ernst Jentsch于1906年的论文《恐怖谷心理学》中提出,而他的观点被弗洛伊德在1919年的论文《恐怖谷》中阐述,因而成为著名理论。

    该理论认为:由于机器人与人类在外表﹑动作上都相当相似,所以人类亦会对机器人产生正面的情感,直至到了一个特定程度,他们的反应便会突然变得极之反感,哪怕机器人与人类有一点点的差别,都会显得非常显眼刺目,让整个机器人显得非常僵硬恐怖,让人有面对行尸走肉的感觉。人形玩具或机器人的仿真度越高人们越有好感,但在相似度临近100%前,这种好感度会突然降低,越像人反而越反感恐惧,好感度降至谷底,这被称之为恐怖谷。可是,当机器人的外表和动作和人类的相似度继续上升的时候,人类对他们的情感反应亦会变回正面,贴近人类与人类之间的移情作用。

    也许正因为如此,许多机器人专家在制造机器人时,都尽量避免“机器人”外表太过人格化,以求避免跌入“恐怖谷陷阱”。

    05

    说到,恐怖片,就不得不提一些非常优秀的营销案例。

    比如,《张震讲鬼故事》。(汗颜,听了一些,实在没被吓到,就不在乎继续关注了)

    恐怖故事与电台的搭档,基本上已经成为了一种默契。09年之后,豆瓣等平台也陆陆续续出了一些讲鬼故事的电台,坐拥大量粉丝。

    16年的时候,有一个香港蓝光人事件。于是各大平台(豆瓣、搜狐)等开始报道这个事件。从技术层面啊、科技层面等……总之就是制造了一系列悬念,让大众去猜测究竟是科学水平未到的领域,还是有心人搞的策划——结果当然是后者,一场电影的营销预热罢了。

    从恐怖营销到焦虑营销。

    不过说到底,恐惧片的营销基本上都是悬疑性质的营销,并不是营销概念上的“恐惧(恐怖)营销”。如果恐怖片真的搞“恐惧(恐怖)营销”那一套,可能制作和运营团队会被抓进去。

    所以这里就谈一下恐惧营销和悬疑营销。

    悬疑营销的逻辑不难:噱头(足够勾起大众好奇的噱头)——受众参与——抛出谜底。

    恐惧营销是不一样的。所谓恐怖营销,就是商家宣传某种危害,让消费者感到恐怖,以此推销自己的产品。比如每次一有什么重大疾病,跳出来的就是制药商啊,护肤品商啊。

    先不说制药商,护肤品商是为什么跳出来?

    很简单:你怕不怕螨虫?怕不怕长痘?怕吧?螨虫在哪儿你知道么?

    反正我不知道。可我就是怕。就是不知道在哪儿,所以更怕。这就是恐惧营销。

    你甭管螨虫在哪,从哪里来,反正,我可以帮你消除螨虫。

    “满婷”就是这么做的。

    比如,你到底是真的觉得读个课外培训班能让孩子成绩上去了;还是怕别的孩子读了课外班成绩上去了?

    后者居多吧。所以你看,课外培训班都不说“在我们这里让你孩子的成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恐惧营销的逻辑是什么:找到人们害怕什么(甚至是潜意识)——提出解决方案——售卖产品。

    恐怖片能做恐惧营销吗?

    我想是不能的。

    为什么?

    难道我要:

    如果找到人们害怕什么(比如害怕鬼?)——提出解决方案(如何消灭鬼怪?)——售卖电影。

    不能吗?因为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OK,综上所述,我希望大家知道,害怕恐怖片和你胆子大小没有关系,但是单纯因为每个人的大脑构造不同。

    另外,请记住,恐惧营销和悬疑式营销,是两个东西。

    投稿/大岛主

    编辑/大岛主

    本文已同步至“File0.5.创作者日志”,点击阅读原文直达。

    投稿请联系编辑微信:zyb8106_

    这里是小丁。感谢看到这儿的读者。我们下期再见。欢迎给我留言,一起让想法成长。

    -THE END -明天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为什么你的女朋友,捂住眼睛都要看恐怖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iso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