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家家有挂艾蒿桃枝的习俗,我向来不太注重这些习俗,自由自性惯了,今年却忽然兴起这个念头。
干完手中的活已经六点多,路上正好是下班小高峰,车辆颇多。我和小刘骑着电瓶车朝着我常走的那条路上奔去。我意象里回娘家时看见路边的那些野蒿长得那么旺盛,肯定会有艾蒿,便约着小刘来采摘。
经过一个工厂边的绿化带时,发现一颗野桃树,想着采了艾蒿回来再折桃枝,欣喜之余小心避开迎面而来的车辆和人流。
走到上坡时,后面跟上来一个骑着电动三轮的老汉,车后斗有一大捆带根的艾蒿。
见他岁数不小,我称呼他大叔,问他在哪里采的,这么多,想要索取,没好意思开口。老人也没问我们的意思。
再走不远路边有的是蓬蒿,里面肯定有艾蒿。
细长叶子的蓬蒿长势旺盛,慢慢地走着,仔细地寻觅着,就是不见艾蒿的影子,哪怕是一颗也算对得起我大老远骑着车走过那段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道路,还要爬一个大上坡,耗费电量不说,还要看着那个满载着艾蒿的老头一脸诡异的笑脸越过我们扬长而去,他就是不说在哪里采的艾蒿。这口气我想去挣,却不敢深入里面去寻找,山中的杂草荆棘丛里谁知道有没有蛇,见到它们汗毛就竖起,胆小得很,只能在路边寻摸。这注定是一场空手而归的白忙活
回来时去了一趟拖山农场,经过一段泥路时,两辆轿车先后超过我们进入,扬起的泥沙扑了我们一身一脸。
农场里有人,有停放的车辆,是家长们带着孩子来采摘桑葚。
傍晚这个时间正好不凉不热,几个小孩子拿着一个小塑料桶,由母亲带着去桑园。一棵大树下摆着一张桌子,上面有一个电子秤和几个塑料桶,地上有一个大塑料盆,里面装满金黄色的杏子。
我们不想摘桑葚,又不好意思打听这里有没有艾蒿,也没看见乌鸡在哪里。小刘有一个微信群,就是这家农场的,群里经常发卖乌鸡啥的,春天转发他家的微信,发够规定的数还能免费来牡丹园看花。
牡丹园就在一进农场的那条泥路西边山坡上,此时只有绿茵一片,那绿油油的叶子,想必是因为落花成泥相护而来的吧。
最后我们每人买了八元的杏子回家。
走过那棵野桃树时,我们都自动忽略过去。就是惋惜盈通厂边的那个卖咸鸭蛋的今天没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