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此刻的甘肃,像极了一个西北的汉子》,转发者不是甘肃人。看到标题的时候,我以为又是一篇大而空的文章,本不愿看。但是对于家乡的情怀,我还是打开了文章,没想到一下就被get到了,短短的一个开头,就让我读出了《百年孤独》的味道,那种跨越时空的一直被忽视的孤独感,一下就触及我的内心。
90%的中国人知道兰州牛肉拉面而不知道甘肃。对于我们这些在外飘荡的游子来说,我们都习惯了,每次和别人说自己是甘肃人的时候,大多数人的一脸懵圈,这一份独属于甘肃人的孤独,深深的被我们埋藏在心底。
这篇文章用一个独特的视角来表达这一份孤独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共鸣,让我真真实实的感到被get到了。
青年作家粥佐罗在《学会写作》这本书中,把这种get到了称为“用户思维”,用户思维就是站在读者的角度来写作。
作者说:“写作是为了创造价值,通过文字内容,把价值交付给读者,同时得到想要的回报。”而读者只有被真正的get到了,才会感觉的有价值,你才能获得想要的回报。
如何能更好的让你的读者get到,就是你所面对的最主要的问题,作者给出以下三种思维方式的转变:
一、从表达逻辑到倾听逻辑
作家巴金曾说:“我正是因为不善于讲话,有感情表达不出来,才求助于纸笔,用小说的情景发泄自己的爱恨,从读者变成了作家。”人人都需要表达,但不是人人都擅长表达,因此更多的人选择在别人的文章中寻找情感共鸣。
你写作时不仅仅要倾听自己的心声,更要倾听读者的心声,才能让读者在你的文章中找到共鸣。写作不仅仅是要表达自己的情感,更要能表达别人的情感,才能真真实实的让读者被get到。就像前面所提到的这篇文章,就切实的表达了,很多像我一样的人想要表达的情感。
二、从得到逻辑到给予逻辑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有时候给予比得到更快乐。
写作的时候,更多的要想想自己能给予读者什么价值?自己的文章观点能否满足读者的需求?时常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想这些问题,就能更好的找到可以get到读者的点。
三、从自我逻辑到服务逻辑
有这样一个问题:热门网红餐厅为什么永远有那么多人在排队?它真的好吃吗?
这个问题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个“小马过河”为问题,需要自己尝过才知道,毕竟好不好吃是一种个人的感受,别人是没法帮你做出判断。
但是人类学研究表明:一个东西好不好吃,我们以为这只是个人的味觉体验,其实很大程度上这是一个被社会塑造的文化认同。
就像写作,如果你只是做到自我认为的完美,其实是不够的,每个人的认知基础不一样,从同一篇文章中感受到东西也不一样,你的文章好不好要看你的读者有没有被get到。
网红餐厅好不好吃,决定因素不在于你主观上做的多美味,而是大众认不认可。必须要让大众被get到,它才是好吃的。
从用户思维出发,去倾听读者心声、多思考自己能传递给读者什么价值?站在服务读者的角度上,才能让你的文章更好的吸引读者,让读者真正的被get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