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社工专业成长反思

社工专业成长反思

作者: 4eb0837c6b1c | 来源:发表于2018-12-13 08:12 被阅读73次

    原创: 刘威     邂逅社工 

    时光荏苒,从当初踏上社会工作岗位到如今,一次次的小组、社区活动的开展,一次次的入户对困难群体的帮扶,一次次的历练与成长,使笔者对社会工作的认识从当初的茫然,一无所知,到如今的顿然,渐入佳境。以下,将是笔者在社工服务中的几点经历,今笔录出来,以资借鉴。

    案主患有精神障碍,如何介入?

    服务对象小A,28岁,精神、智力二级,中度自闭。三个月前,随着阳光家园计划的开展,她走入了社工师的世界。起初,第一次的入户探访,当社工师来到其家中的时候,她正准备出去(这也是她每天的生活,总喜欢一个人走得很远,不喜欢与人交流),后来,在母亲的引导下,才停了下来,可是,当问到她问题时,并不说话,后来即使开口的时候,也只是说:“我不想说话,我就是想出去”。

    其后,小A的母亲讲到了她的具体情况,在学校的时候,因智力发育迟缓,成绩跟不上,心里很自卑,后几年,认识了男朋友,后不知怎么回事,就这样分了,可心理上一直迈不过这个坎。其后的每次入户,社工师采取间接介入的方式,从其母亲开始,协助其改变对女儿的认知,先是打通母女之间的沟通管道,然后从倾听其心理想法着手,然后一步步适时地引导其学会正确的表达自己。

    小组成员相同需求,如何解决?

    在入户实施开展的过程中,经过前期入户对服务对象需求的了解,发现有N户服务对象,很少外出,很长时间一直宅在家里,无聊地打发一天一天的时间,和他们谈及原因,才知道:他们其实也很想出去,只是因着身体上的限制,不能正常出去。因此,针对这种情况,社工师便着手为此N户服务对象制定介入策略,通过组织无障碍旅游的方式,使其正常的走出去,通过与外面世界的正常交流,消除内心积郁的压抑情绪,改变身边人对残障人士的看法。

    正如项目点一次组织社区残障居民无障碍旅游小组活动中,其中一个残障人士曾感慨地说:自己其实很想出去,只是害怕自己一出去,不知道情况的人会嘲笑自己,心存芥蒂,久而久之,就不想出去了,可这一次,通过组织的助残小组活动,不止使自己成功地走了出去,而且还使自己在小组中借着成员间的互动,真正认识到了自己,认识到了虽然遭遇这样的处境,但还不至于很差,相比身边相同处境的人,自己还有余力帮助别人。

    社区关爱活动,如何开展?

    “管城大爱”慈善志愿服务项目开展以来,不仅为项目点周边高龄、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带来诸如健康咨询、生活援助、义诊义剪、衣物发放、法律咨询、以及爱心超市进社区等多种便民服务,帮助他们缓解各种困难,而且还借着慈善一小时的队慈善精神的倡导,使更多居民认识到了慈善,并如何参与到慈善服务中来。

    在慈善服务中的社区关爱活动中,社工的专业性如何体现?以及怎样的社工服务才能给服务对象带来价值,进而使其能够感受到你所提供的服务对他们是有价值的,有帮助的。

    就以前不久刚举办的“集百家米,熬百家粥,甜粥寒冬送温暖”慈善活动为例,社工师在社区调研的时候了解到,在社区中,有一些残障居民,平时一个人在家,无依无靠,当问及每天的生活时,他们说:“饿了,吃点泡面,或者吃几个馒头,垫垫肚子,也就过去了。”很难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是怎么样生活的,眼看,冬天渐渐临近了,早上不吃点热腾腾的粥,怎么行呢?

    因此,对这个问题,项目点的同工们一起做了探讨,经过可行性分析,以及各方面考虑后,设计了一个方案,通过号召社区居民以及慈善志愿者们,一起行动,集米、洗米、熬粥、甜粥发放……虽然当天天气很冷,但参加的社区居民和慈善志愿者们,丝毫没有因着环境的恶劣而退缩,因为在他们心中埋藏着一个念想,就是在自己还能帮助别人的时候,帮助别人,在自己还能奉献的时候,多做奉献,也许这就是“以爱传递爱,以生命影响生命”的最好解释吧!

    最后,用一句话来概括:社区关爱活动的开展,不是为了做活动而做活动,而是针对一个社会问题,一种社会现象,去回应它,并以理论依据为支撑,在过程设计中根据既定目标来设计相应的具体流程,然后协调各种资源来实现活动所定的目标,使服务对象在被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到你所提供的服务对他们是有价值的,有帮助的。

    作者:刘威

    原标题:我的社工成长之路

    机构:郑州市馨家苑社区服务中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社工专业成长反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izm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