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女孩说:我脑子里只有奶奶。即使妈妈出差多天,我也不想她,没有为什么。当然,不知道留什么作业了,或者作业不会了,还是会找妈妈。
是的,女孩就是这么说的。
作为一个成年人,作为一个喜欢爱分析的成年人,我想对这个进行简单的分析:
[if !supportLists]1、 [endif]她很爱她的奶奶,她奶奶对她肯定也很好。一般这样,她小时候肯定有一段时间是和奶奶一块度过的,这让她一直深深怀念着,以至于妈妈这个理论中很重要的任务完全不见了。这是妈妈的悲哀,但是奶奶的幸运。
[if !supportLists]2、 [endif]奶奶在她生命中很重要,奶奶付出很多,同时也可能和奶奶对她的教育有关。现在80后父母容易忙工作、忙二宝,以至于作为大宝的女孩感觉被忽视了一些,她怀念和奶奶在一起的、独享的爱的时光。也可能和奶奶“碎碎念”,将养育她的点点滴滴,经常说给她听;也许她小时候太小,奶奶对她太重要,长大了,别人再给同样甚至更暖的关怀,也不再是“雪中送炭”了。所以现在常常谈起小时候,女孩记忆犹新;但谈起4岁以后的时光,现在爸爸妈妈、姥姥姥爷的抚养,她想不起来温暖的感觉。
[if !supportLists]3、 [endif]这是妈妈的失职。因为如果妈妈不在人间、如果妈妈不具备养育孩子的条件、如果妈妈没有条件将孩子养在身边、如果妈妈不爱孩子、如果妈妈没有用心去养育孩子……也许,有这些条件,听到这些,妈妈会有些许的自我安慰、阿Q一下。但,很可惜,这些都没有。妈妈需要静静地听姥姥平静地讲述这一切,从最早的暴跳如雷、寻死觅活到现在的表面上波澜不惊地接受,这是妈妈的失职。
[if !supportLists]4、 [endif]这是妈妈的选择。当初如果同新闻里的妈妈一样,用死捍卫自己抚养女儿的权利,而不是为了可悲的“愚孝”——怕被别人指责“凭什么老人想养孩子,你们得清闲,还不乐意?难道是想气死老人吗?”——怕自己丢脸,而放弃了抚养孩子的机会,那么就不会有至今难以忘怀的3年时光。如果在接孩子到身边以后,工作没那么忙、如果不是又生了二宝,也许也会好一些。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大宝,在当初残忍地不要二宝,也很不人道。所以妈妈又做了选择,这一切都是妈妈的选择。
[if !supportLists]5、 [endif]这是妈妈睿智的选择。经过学习的妈妈,经过高人点拨过的妈妈了解到:3岁之前几乎决定孩子的一生,既然自己缺席了孩子最关键期的成长,那么陪孩子长大的奶奶就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客体之一了。既然是最重要的客体之一,那么就要维持她美好形象的存在,否则否定这个客体,就相当于否定孩子整个关键期的成长经历与记忆,她可能会陷入混乱、不知所措。为了孩子的成长,妈妈还需帮孩子维护幼时的美好记忆。但若谈到妈妈为什么当时缺席成长,只需讲妈妈自己的感受即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