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买给娃娃们的《读古诗》到了,小家伙们拿到书后玩了会书店售货员的买卖游戏,便不太搭理这些书了。我随手翻了翻,却是如获至宝。不只是隽永美好的诗句,与诗句相关的配图也很出彩,水墨画般的雅致写意,诗画相得益彰,看着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无意翻到了这首《独坐敬亭山》,心灵深深地为之震撼。李白的诗,虽历经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光芒却未有稍减,而且,还将永远光芒闪耀下去。能够读到这些,不得不说,是华夏子女们的幸运。
李白的诗,似乎总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总是能够用比较浅显的字词句,写出恢宏不朽的篇章。没有多少华丽辞藻的堆砌,读来却往往让人印象深刻,感动非常。美学与真性情的统一,不外如是。
而这首……
意思非常好理解,几乎人人能够看懂。却……
我简单阐述下我的理解(反正即使理解不对,李白也不能跳出来打我了): 有生命的鸟,无生命的白云,都远远地离我而去了。只剩一座敬亭山,和我彼此相看,两不相厌。其实我知道,是因它跑不掉的关系。若它也有翅膀,或者轻盈如白云,我大概便只能跟自己影子相看两不厌了。还好,还好,因为敬亭山跑不掉,我便还可以假装,它对我深情如许。我们还可以互相传递这脉脉深情。
这,该是怎样一种寂寥与悲凉?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陈子昂,在等幽州台时,有着雷同形状的悲伤。当然,李白的浪漫情怀与高傲,是不会容许自己"怆然而涕下"的。他会"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长歌当哭,不屑于流露悲伤。即便最悲伤的时刻,也是表演一根木头桩——一动不动,眼泪只往心里淌。
最近在读李白,他的生平,诗歌,与他挚友诗歌中的他。每了解多一点,这个人物的形象在我脑海里便多丰盈一分,对于这个人物的感情也便多了几分具体。很轻易被他感动,与为之心痛。当然,他对女子的态度除外,这也与"女人如衣服"的时代背景有关。我们不好用现代人的思维,去要求与批评古人。每个时代,有它固有的局限性。即便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也不例外。
孤独,是每个人,在生命的各个阶段,都会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问题。而李白时有的孤独,则有着更为幽深与美丽的形状,即使偶尔的悲壮。随着了解越多,我便越欣赏李白,喜欢李白,大概是,他的浪漫,是每个孩子心中都曾有过的绚丽的光,而他,居然浪漫了一辈子,那么长。
以下画风突转,猝不及防。不过文友写得好棒,很是让人叹服与莞尔。私以为,文字当如海般包容,宽广,各种声音,都该被聆听,与欣赏。至于接不接纳,那是后话。(^_^)
图片来自文友谢长发(^_^)以文友的一段非常经典的语录做结:
"美过头,其实也有风险。
眼见板栗,却无端祸害了一只鸡。这世间的事,拔扯尽了,便如一地鸡毛;理清了,都是活天的冤枉。"
李白的高才,与痛了千年的遗憾,是否,便如那过头的美,那祸害了鸡的板栗呢?我,不得而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