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昇昌”是我国的第一家票号,坐落在山西平遥古城,始建于1824年,距今有近两百年的历史。“日昇昌”这个名字取得真好,从字形来看,从左到右与从右到左都是日日升,寓意钱庄的生意如初升的旭日,繁荣昌盛。日昇昌是我国历史上的金融巨头,在明清年间加速了民间的资金流动和周转,促进了贸易发展,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后日趋衰败。
走进日昇昌,看到客厅的案桌上放置了鸡毛掸子,寓意顺顺当当;还有瓶子镜子,寓意平静的生活。往里走,发现日昇昌保留了两个掌柜的厢房,东边大掌柜的真率房和西边二掌柜的厚存房,房间不大,陈设简单,里面留有两人生活起居的痕迹:硬木卧榻、高脚木椅和那色泽斑驳的墙壁。日昇昌的大掌柜名叫雷履泰(1770-1849),是山西平遥人,在道光四年(1824年)新建了“日昇昌”票号,首创中国票号一业;二掌柜毛鸿羽(1787-1865),也是山西平遥人。据说,雷履泰因为家里贫穷而当了票号学徒,毛鸿羽则是因为不屑于农事而入了票号营生,两人经商能力超群,常发生意见不合的情况。
雷履泰独裁专断的行为令毛鸿羽非常不满,于是他在1826年辞去了二掌柜的职务,带走了几个伙计另起炉灶。毛鸿羽将“蔚泰厚绸缎庄”改成了“蔚泰厚”票号,开在了日昇昌的隔壁,与其分庭抗礼,两人由合作关系变成了竞争关系,开始互相拆台。两人的恩怨在平遥还闹出了一个笑话,雷履泰为他的孙子取名为雷鸿羽,毛鸿羽则为他的孙子起名毛履泰。对于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做法,有人说是一种互相羞辱的行为,也有人说是一种对彼此真诚的认可。
撇开两人的关系不谈,日昇昌能够历经百年,与其严谨精细化的管理分不开。首先,日昇昌有“密号”。密号又被称为防假密押,类似于摩斯密码,真实信息藏在字的密押里,没有密码本的人很难破译。防假密押一般有月记密押,日记密押、数字密押和银两单位密押,这些内容通常隐藏在汉字里。月记密押对应的是月份密号,比如,“警防假票冒取,勿忘细视书章”,这十二个字中的每个字都代表了一个月份,分别对应一月到十二月。掌柜为了避免票号的符码被解密,规定一套密号一年更换三次,同时为了防止离职人员泄密,在票号工作的伙计从第一天工作就被告诫“深藏不露,严守机密”。除了密押,日昇昌的票据上都有水印。水印是“日昇昌记”几个字,它们分布在票据的四角,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够显现出光影。除了水印,票据上还有一些防伪标识,与今天纸钞的防伪性质无二。据悉,票号经营了百年却从未发生款项被人冒顶的情况,可见其管理之善。
票号的机构设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银行的前身。柜房,相当于银行的营业大厅,设在“日昇昌”的入口处。据导游说,票号的人事要求非常严格,要想留在票号工作就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在柜房工作的伙计通常先做几年的学徒,年龄一般在13-15岁之间,过了15岁,他们就要迎接考试,考过了方正式成为票号的员工。信房,相当于现在的邮局和快递点,负责办理收发业务。据说,信房工作员的年薪有二百两,而县大爷的年薪只有四十五两。所以,那时票号工作人员不仅有钱,还有身份有地位。另外,信房里有一套天气密押,“艳阳高照”代表没有业务,“毛毛细雨”代表一点小业务,“倾盆大雨”则表示业务很好。当东家看到信件里有“倾盆大雨”几个字时会兴奋异常,这在不知道的人眼里显得相当怪异。其实这套密押的内涵与山西的气候条件紧密相关,山西缺水,经常干旱,水是财富的象征,多多益善。
继续往里走,不远处的牌匾上刻了“汇通天下”几个字。“汇”指的是汇票,一票在手,通行天下,就是这么个意思。日昇昌的牌匾目前保存在北京,相传当时康熙皇帝以为日昇昌的总部在北京,就把牌匾送到北京去了。当年,日升昌在全国的地位举足轻重,其分店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已然占了大半个中国。
接下来再看看日昇昌的防盗系统和建筑。日昇昌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结构,正房和厢房围成了一个四四方方的封闭结构,可以防止风沙侵袭。四合院的顶部是一层鳞次栉比的青瓦,四合院的上空罩了一张纵横交错的细丝网。这张细丝网由一根根铁丝牵连而成,上面吊坠了许多小铃铛,只要有飞贼从上面经过,铃铛就会叮叮当当地响起来,把夜间熟睡的人唤醒。这就是古代票号的防盗系统,简单实用,不禁使我惊讶于古人的智慧。据说,报警电话“110”由此而来,因为“110”与“摇摇铃”谐音。
另一个有趣的是“铜墙铁壁”,我们知道这个词用来形容防御十分坚固,达到了不可摧毁的程度。不曾想到,真的是“铜的墙、铁的壁”——在日昇昌墙壁的夹缝里,我看到了许多裸露出来的铁块和铜币,古人真的会用铁块和铜币去巩固墙体,就相当于今天建筑里的钢筋。
最后,关于分红。票号一年一次大分红,四次小分红。大分红时,东家和经理们坐在一起吃饭,上菜的顺序是最后一道菜上鱼,鱼头对着业绩最差的人,与炒鱿鱼的意义一样。这点与今天大相径庭,今天的餐桌上鱼头通常会朝向领导和地位最高的人。关于日昇昌的认识就写到这里了,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看看,里面还有很多值得赏玩的宝贝。比如,金子……数不尽的金银。
文字:竹窗晨话
编辑:竹窗晨话
图片来源:摄于平遥古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