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填了首词,填的过程中,想到了用月亮相关的名字,就查了下,原来月亮在古代跟农历相关的日期中还有相当清晰的名称的。
月亮绕着地球公转,同时也跟着地球一起绕着太阳转,地球上可以看到月亮是因为它反射了太阳的光,因此随着这种运动,地球上看到月亮的样子就会是不同的。而这种运动是规律性的,我们古人把这个规律跟农历日期结合起来,不同日期时段里的月亮有了不同的名字。
这些名字包括:新月、峨眉月、上弦月、盈凸月、满月、亏凸月、下弦月、残月。
新月是每月的农历初一,这时候月亮在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因此地球上是看不到月亮的。所以新月是看不到的。
过了一天,月亮有薄薄的一层光可以反射到地球上了,我们就看到了超级弯的、薄薄的月亮,很细,像眉毛,称它为峨眉月。这段时间持续四五天。它出现在傍晚的西方天空,月面朝西,呈反C状。
接下来月亮变成了半圆,称为上弦月,像个D。弦月是半个圆,缺了一半,古人常用弦月来表达思念。
半圆过后,渐渐变得圆润,称为凸月,在满月前后都是凸月,满月前叫盈凸月,满月后叫亏凸月。
满月就是圆月,十五十六日。
亏凸月后,又是半月,这时候的半月称为下弦月,像个反写的D。而这个时候已经到了每个月的二十二、二十三了。
这个半月之后,月亮又开始变得弯弯的了,弯的越来越细,这段时间倒是正写的C。这段时间弯弯的月亮被称为残月了。也许是因为它弯着弯着,最后就没了,因为月亮又来到了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地球上又看不到了。从能看到到慢慢看不到,有点忧伤,也许就因此称为残月了吧。
不过残月过后的新月,又开始了下一轮的变迁。
运动才是永恒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