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春暖花开,飞燕呢喃,几对燕子又忙着建筑爱巢。衔泥叼草,涂抹叠加,一大早忙碌着、欢唱着、吵闹着。睡梦中一家人被燕儿唤醒,任凭它们欢歌。喜欢燕儿轻盈俊俏,喜欢燕儿唧唧鸣叫,更喜欢燕儿一生勤劳。
“不吃谷来不吃米,借你家房子躲躲雨。”自古燕筑巢象征着家庭幸福美满,一家人健康平安。家有燕儿筑巢,母亲最欢喜。今年又有一对新燕要在屋檐下安家,母亲看着他们飞进飞出,一刻不休,越是赞扬他们勤劳能干。可是燕儿衔来的泥土太硬,无法相互粘连,不断掉落,母亲着急着要帮忙,她四处寻找,决定抬锄挖泥。挖来的土块被母亲浇水成泥,聪明的燕子明了主人友善之情,它们欢呼着啄起泥巴在巢穴和稀泥间来来回回。母亲指着啄泥的燕子得意地和我述说她的帮忙让燕巢的修建加快了速度。燕巢渐渐成型,巢穴顺着房檐两侧往中间包裹,形成一个好看的袋子,紧实而精巧。最上面留个口子进出,里面铺着柔软的细草绒毛,聪颖的燕儿定是将窝里修整得平整舒适。啊!多么舒服的家呀!
“人勤地不懒。”喜欢燕子的母亲一辈子热爱土地。母亲出生时外婆已经近五十岁了,从小懂事的母亲争抢着干农活,砍柴插秧、洗衣做饭、挖地收割……会做什么就做什么,需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十五、六岁就是干活的好手。母亲嫁给父亲后靠着勤劳的双手建造了属于自己的房屋,养育了三个女儿,在村里日子过得数一数二。三个女儿读书到参加工作,他们没有喊过一声苦,没让我们觉得比别人缺衣少食。记忆中他们总是忙碌:一大清早母亲担水回家哗哗哗倒进水缸的声音才唤醒沉睡中的我;春天下午有风,夜晚灯下父母打麦子、扬麦子,成堆的麦子几天就粒粒出壳在阳光下暴晒,不久就成了我们餐桌上热腾腾的包子、馒头;早上放学回家父母干早活回来,两人又一起忙着为我们做饭菜;周末我们和父母一起收洋芋、卖洋芋,一拖拉机白花花的大洋芋总能卖出好价钱;捉稻花鱼季节,父亲穿着短裤在稻田里挖出沟槽,鱼顺着沟槽游,我们姐妹在一头等待着鱼儿游出落进竹篓里,一家人一桶一桶地运到街上卖……是土地敬重勤劳的父母,亦是父母敬重无私的土地,记忆中父母的辛勤劳作总能得到丰厚的收获。
如今父母年近古稀,头发已经花白,脸上布满皱纹,岁月在他们面容上留下深深的印迹。一辈子劳作的父母依然不愿离开土地,儿女都在城里,老俩到城里待不上两天就要回去。园子里一年四季生机勃勃:绿油油的青菜、韭菜,白花花的萝卜,红通通的辣椒,嫩生生的豆尖儿,颗粒饱满的玉米、大豆,还有挂满枝头的桃子、枇杷、柿子、李子。每天,老俩早早起来到地里浇水、施肥;傍晚老俩又在地里翻土、栽种。一个园子没有一处空闲着,总是地里的还没成熟,已经有了收获后的栽种计划。父母热爱土地,尽情把汗水挥洒在土地上,土地给予了他们满足,给予他们欣慰,给予他们内心安宁。
“农民的孩子早当家。”从小耳濡目染都是劳动。记事起,我们姐妹仨就是父母的好帮手。放学回家,周末休息,做饭、找猪草、喂猪、洗衣、放牛,样样做,劳动成了我们每个人理所应当的事情。最喜欢和父母一起干劳动,怎样种洋芋,怎样栽葱,怎样割麦子,怎样挖红薯……一边听一边学,还一边听他们谈话,虽然干活累得直不起腰,但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总是美滋滋的。儿时的劳动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身体吃得苦,学习吃得苦,工作也能吃苦,在艰苦的环境中我们从不抱怨,在安逸的环境中也能用劳动让生活充满乐趣。如今,工作之余,栽花、做手工、做美食、做家务,用辛勤的劳动换来了我们的美好生活。
儿子从小在城里长大,田间劳动很少参加。但做家务,做美食的时候他是最幸福的。我们一起擀饺皮,一起包饺子;喜欢吃薯条,儿子自己炸;喜欢吃寿司,儿子学着做;喜欢吃盖饭、炒饭,就动手自己弄……技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看着劳动中的儿子,我知道他明白:热爱劳动会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美好事情的源泉。”挥洒汗水,收获幸福,是生活永远不变的真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