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今天下起了鹅毛大雪,可是鹅在哪呢?

今天下起了鹅毛大雪,可是鹅在哪呢?

作者: 吾亭 | 来源:发表于2018-02-18 00:10 被阅读0次

    寻鹅之旅

    谁要能看透孩子的生命,就能看到堙埋在阴影中的世界,看到正在组织中的星云,方在酝酿的宇宙。儿童的生命是无限的,它是一切........

    这个冬季西安下了两场雪,让我终于开始敬畏冬天,不但脱下了打底袜换上了加绒保暖裤,也脱下了细高跟穿上了大头靴。

    24号的大雪,让大西安“一雪前耻”,雪停路净也是在这场雪中三岁的小女儿学会了说“鹅毛大雪”。

    “妈妈,今天又下雪啦”

    “是的,又下雪啦”

    “是鹅毛大雪,下起了鹅毛大雪”

    当鹅毛大雪从小不点的樱桃小嘴中清晰的说出来时,我有一瞬间的自豪,给了她一个拥抱,更被生命的成长而感动。

    我拉着她的小手,感受着雪一片片落在手心里、凉凉的感觉。

    一切都是美好的。

    这个故事听起来很令人欣喜,很令人神往对不对?

          然而,这只是上半场,实际的下半场是这样哒:

    “妈妈,下起了鹅毛大雪,可是鹅在哪呢?”

    “呃。。。。。。。。。”

    “鹅到底在哪?”

    “鹅在。。。。。。。”

    心中一万只羊驼飘过呀。

    “宝贝儿,并没有鹅,鹅不在天上”

    “为什么,鹅呢?”

      鹅毛大雪为什么没有鹅?

    这是一个三岁孩子的世界,这个世界里还没有形容词。我们让孩子感受雪,他们会知道

    雪是白色的——直观;

    雪是冰冰的——感受;

    雪很滑——体验。

    鹅是白色的,白色的是它的羽毛。可是鹅的羽毛和雪有什么关系呢?都是白色的?都是冰的?都是能滑倒人的?鹅的羽毛在它的身上,天空中的雪在谁的身上?鹅毛一般的大雪,为什么没有鹅?

    孩子的疑问没毛病!

    那是哪里出了问题?

    画重点了!!!!

    儿童对事物的理解主要是直接理解,即与知觉过程融合在一起,以后逐渐出现间接理解,通过一系列较复杂的分析、综合活动、亲身体验来进行内化融合。

    儿童对事物的理解趋势有以下几点:

    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从儿童画图画和对故事的理解中,都可以看到这种发展趋势。儿童对图画的理解,起先只理解图画中最突出的个别人物,然后理解人物形象的姿势和位置,再后理解主要任务或物体之间的关系。比如让孩子观察一幅《小猫钓鱼》的图画,孩子起初只能看到画面中突出的动物——小猫,或者结合自身的兴趣看到蝴蝶或者鱼,但是都只是个别事物,没有了解小猫在做什么?为什么会分心?甚至整个构图的用意。

               

    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发展到开始依靠语词的理解

    幼儿初期常常依靠具体形象甚至实际行动来理解。儿童在有插图时比没插图时理解水平有所提高。所以,多给孩子看看绘本哦!(三岁的女儿就是绘本看多了,此处友情广告一下:西安Oliver绘本馆)整个幼儿时期孩子的思维都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语词的理解比较晚。比如在讲绘本活动中,为了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借助于挂图、手偶、视频等这些直观的教学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或者在表演故事时孩子也会在声音、动作、表情等方面做得非常形象生动。这些也说明孩子经常依靠具体形象甚至是实际行动来理解。

                                                                       

    3.从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

    幼儿初期往往只能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难以理解事物的内部联系。比如,看绘本讲述活动中,孩子们往往只能对图中人物的形象做表面描述(大大的眼睛、长长的头发、胖胖的身体等等),不能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对于寓言故事、漫画等较深刻的内容往往不能理解。因此孩子往往不理解教师所用的“反话”。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下的鹅毛大雪却没有“鹅”。

    4.从情绪性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

    儿童对事物的情感态度,常常影响他们对事物的理解,这种影响在4岁前儿童尤为突出。比如,我问女儿桌子上有3个小玻璃瓶,碎了1个,还有几个啊?孩子听到后会委屈的哭着说“不是我弄的,是小蜜蜂弄的。”(小蜜蜂是女儿的背锅侠)

    这个阶段的孩子无法理解我们的出题用意。

                             

    5.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儿童对事物的理解常常是固定的或极端的,不能理解事物的中间状态或相对关系。对幼儿来说,不是有病,就是健康;不是好人,就是坏蛋。这是刻板性的体现。还有孩子学会5+2=7后,不经过进一步学习,仍然不知道2+5=7。这是不可逆性的体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大班孩子能够理解可逆关系,但是却不能推广到各种可逆关系中去。

    此篇实际上是一篇关于儿童理解发展趋势的专业性文章!!!

    所以你读到这里,鹅在哪里?已经不重要啦!

    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

    愿每一个寻找“鹅”的孩子都能被理解!

    今天下起了鹅毛大雪,可是鹅在哪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今天下起了鹅毛大雪,可是鹅在哪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jmv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