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那就一个人,
一个人是所有生活,也是全世界。
--刘同
短暂的一生中,有的人贯穿始终,有的人则是短暂的陪同。然而因为经历的事情也好,未切身体会的道理也罢,变化的始终是个人的思想,别人会产生影响,但是最终的走向还是由自己决定,没有伤感,也不是执拗。我们的人生原本就是一个人。
认识同哥,是从《谁的青春不迷茫》开始的,“手边放了一张你的照片。大二的你,20岁。一件驼色的毛衣,一件牛仔裤,一双帆布鞋,没有发型,笑的不知所以。”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应该也是大二,一下子被这种阳光的状态吸引,接下来的内容也没有让我失望,也因此喜欢上了这个并不是很帅气但是很温暖很阳光的作家。那时的我,迷茫而坚定。
拜读完《一个人就一个人》, 虽然觉得不及之前读过的他的书惊艳,可能是因为有部分散文的原因,但仍然能够从中得到鼓励和安慰。
“年纪不是别人瞧不起你的理由,幼稚才是。”现在的我们,越来越因为年纪而焦虑,好像年纪越小做出的成绩越大就越被赞赏,但换个角度,正是因为这个年纪很难达到的成果被看到,才会被肯定,年纪不是直接决定因素,成熟与能力才是。
“做你自己喜欢的事,如果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去更大的地方接触更多的人和事。”能够找到自己执着一生的事情的人,是幸福的。大概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的人会有很多吧,拿自己来说,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在村里上的,一个年级最多300个人,假期的活动范围除了村里就是市里,上了大学之后,去了稍微大一点的城市,原来还有这么多五彩斑斓的生活,大学接触的很多人的见识跟自己比都是断层似的差距,譬如去一个稍微高档点的场所,别人会表现得大大方方,好像都可以应对自如,而自己畏畏缩缩,不敢伸展自我。看过世界的人,好像目标更明确了,人也跟着温柔大胆了起来,真是可爱。
“如果一个人到了异乡,不通过新朋友认识新世界,就是流放。”很早之前就听说世界很精彩,于是决定去旅行,可是因为性格总是喜欢一个人行动,一两次的新鲜之后便觉得好像地方都差不多,只不过是换了个地方继续沉默而已,去过一个地方的海洋馆,其他地方的海洋馆便被拉入旅游之不去名单,因为觉得都是一样的。后来去青岛,因为预算的原因,住了个四人间的青年旅社,我是第一个进入房间的,后来又进来了两位姐姐,一位是来青岛考雅思,打算出国读书,一位是因为趁着休假,到处走走。那晚真是难得的热闹,感觉心里都被填满了,明明是才认识的陌生人,却觉得认识了好久,虽然后来因为没有太多交集,联系也少了,但是当时的回忆足以让感情再次熟络起来,青岛这座城好像也变得亲切了。
“总有一天,当你愿意花时间去做自己擅长的工作,人生就离改变不远了。”但是什么才是自己擅长的呢,好像这个问题又回到了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的事情上,喜欢和擅长两者虽然不能等同相称,但是找到其中之一就觉得已经很幸福了,而去做自己擅长的事却能为找到喜欢的事做铺垫。倘若我们这样普通的人既没有无比执着的喜欢的事情,又没有觉得称之为擅长的事情,有的可能只是单薄的并没那么深入了解的梦想,那优先以赚钱为目标吧。拿自己来讲,因为影视行业的冲击,又因为裸辞,目前进退两难的境地。在得知有些曾经羡慕自己,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同学都有了好的发展,个人也开始焦虑起来,迷茫的喜欢如果没有没有擅长的事情或是近乎偏执的坚持,遇到的障碍似乎会很大,社畜,没有停下脚步的资格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