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读《儒道至圣》之后,读书就会不自觉的有自己的想法,也就是所谓的读书笔记吧。
所以读了《遥远的救世主》,自己也把自己的想法记录那么一点点。
怎么说呢,自己很久读不下去书了,就是看不进去。要么读一些快餐庸俗小说,要么读一些网络垃圾。
有些好书,自己反而怎么都按不下去,也读不进去。
总是读不到自己心里去,读着读着,没有读书的那种流畅感,反而是越读越不悦读。
不过这本书自己能读下去了,这是好事儿,索性就一读到底。
反正相比自己这些年根本读不进去书的状态,有一本自己愿意读的书,对我来说就是好的。
丁元英初搬到古城,马主任问丁元英这个房子条件比较简朴,行不行,丁元英这么回答:
“吃的、洗的、听的、看的都有了,挺好。”
每个人看书的关注点都不同,对于我来说,这个地方叫我深有感触的地方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都说人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有了想要的东西,就会想要更多以前没有想要得到的东西。
还有就是如果有可能,那么就是多多益善,能要得多就不要的少。
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多少,反正只要是能要的,只管要。
自己现在很大的状态就是如此,生活好像就是一直在生活,但是自己究竟做事,生活,做人,工作,要到什么程度,做成什么样子,最终做成什么,自己好像从来没想过。
举个简单的例子,挣钱,自己好像就觉得肯定是挣得越多越好,只要自己有那个本事。
生活条件,肯定是越舒适越好,究竟舒适到什么程度自己才满足,自己好像也没有谱。
子女上学教育,一样的问题,给子女尽量好的教育条件,条件越优越就越好,那究竟到什么程度,自己依然没有谱。
自己的人生生活,不知满足,不知进退,也不知道自己达到什么目标就算是完成了。似乎永远都不会完成目标。
也许自己是受了上学的影响,尽最大努力好好学习,不要管太多,只管好好学习就是了,那究竟人生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可以了呢。
自己心中没有一个预期的目标,似乎会觉得人生永远也有做不完的事情,做不完的功课,辅导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家务,做不完的工作。
有几件事情自己感觉隐隐约约做的不错。
上学。自己在读研究生的时候,自己潜意识的就很明白,自己不会再往上读了,在读就是自己勉强自己,所以自己对于读博一丁点想法都没有,也从不觉得有什么可惜,这种感觉应该就是知进退。但是,自己知道的这个前提是读研自己就是很吃力的爬完的。
数据库技术研究。自己也发现自己的工作环境也不可能无限的深入研究下去,总是要给自己一个交代。而这个交代就是在这个领域自己目前到达的地方,也是给自己一个仪式,自己毕业了。这个交代就是自己弄来的OCP证书。这个证书虽然得来的不够凭本事,也算是对自己在数据库领域的一个交代。
FineReport报表技术研究。从工作开始,自己对报表的研究算是自己进入工作岗位的一个很不错的认知途径。自己也一直很感激,通过报表的研究自己不仅收获技术,还收获了对工作业务的认识,自己也得到了职业生涯的认可。虽然是一个工作岗位的初级阶段,给自己了很多鼓舞和信心。最终自己拿到FCRA证书算是自己对自己报表技术研究的认可。
还有,未来自己对自己职称评定的认可和自知,自己的目标是拿到副高级工程师,至于更高的自己就不去奢望了。这也是自己对自己人生有目标和可预期的一个很好的认知。
不过自己似乎在生活上还是一团乱麻,究竟工作生活做到什么地步,挣钱挣到多少才算是满足,自己似乎还是不太明白。
所谓自知之明,不仅仅使自己有方向,更多的是可以悦纳自己,自己能够认同自己能力是终究有限度的,不至于陷入既做不到又很痛苦自己做不到的境地。
但是对于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似乎很容易判断。
但是对于自己很容易做到,但是又不应该做的事情,就很难办了。比如薅羊毛,薅到什么程度才是自己想要的。人性中都爱贪图便宜,但是压榨贪图便宜到什么地步呢,自己似乎永远也不知道满足,时间长了,这就必然产生痛苦。
所谓知进退就是如此。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随心所欲。
知天命知的应该是自己的天命,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不能做到什么,不再贪图自己做不到的。
随心所欲则是自己虽然能做,但是自己也能够内心自如,不贪多,不嫌少,三千弱水,只取自己所需,从而随心所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