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徒祈祷时犯了烟瘾,就问神父:“祈祷时可以抽烟吗?”
神父瞪了他一眼说:“不可以。”
后来,他换了一种问法:“那抽烟时可以祈祷吗?”
神父赞赏地说:“可以”。
这个教徒为什么能成功地抽到烟?分析这个故事可以发现,神父的执念是“祈祷”。在他的脑海里,俗称定律的东西是要时刻保持“祈祷”。
那么教徒问:“祈祷时可以抽烟吗?”这句话听起来,有种教徒不专心祈祷的感觉,有点对“祈祷”这一仪式的“亵渎”感,所以,神父果断地拒绝了。
当教徒换种问法:“那抽烟时可以祈祷吗?”这句话听起来,给人一种教徒非常珍惜祈祷的机会的感觉。即使还在抽烟,也念念不忘祈祷的事情,因此,神父果断地答应了。
这位教徒很有智慧,他揣摩透了神父的心理,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
生活中,父母和孩子之间是否也会有这样的情形呢?父母非常希望孩子时时刻刻都在学习,如果学习时分心干别的事情,父母心里就会很不高兴。
然而,如果孩子在做别的事情时,还不忘学习,父母是不是就会很开心,肯定孩子的做法呢?
比如,小孩子一边听录音学习,一边还想吃零食,让父母给拿点零食来,父母肯定会不高兴;如果孩子在吃零食时,让父母放学习的录音材料,父母就会欣然应允,是一个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