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缓存与协商缓存
-
强制缓存不会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直接在缓存资源中读取,返回状态吗200
-
协商缓存会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会根据请求头的参数来判断是否命中协商缓存,如果命中则返回304,并带上新的response header通知浏览器从缓存中读取资源
强制缓存:
Expires:response header里的过期时间,浏览器再次加载资源时,如果在这个过期时间内,则命中强缓存。
Cache-Control****:当值设为max-age=300时,则代表在这个请求正确返回时间(浏览器也会记录下来)的5分钟内再次加载资源,就会命中强缓存。
cache-control****除了该字段外,还有下面几个比较常用的设置值:
-no-cache****:不使用本地缓存。需要使用缓存协商,先与服务器确认返回的响应是否被更改,如果之前的响应中存在ETag,那么请求的时候会与服务端验证,如果资源未被更改,则可以避免重新下载。
-no-store****:直接禁止浏览器缓存数据,每次用户请求该资源,都会向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每次都会下载完整的资源。
-public****:可以被所有的用户缓存,包括终端用户和CDN等中间代理服务器。
-private****:只能被终端用户的浏览器缓存,不允许CDN等中继缓存服务器对其缓存。
协商缓存
Last-Modify/If-Modify-Since:浏览器第一次请求一个资源的时候,服务器返回的header中会加上Last-Modify,Last-modify是一个时间标识该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当浏览器再次请求该资源时,request的请求头中会包含If-Modify-Since,该值为缓存之前返回的Last-Modify。服务器收到If-Modify-Since后,根据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判断是否命中缓存
Etag****:web服务器响应请求时,告诉浏览器当前资源在服务器的唯一标识(生成规则由服务器决定)。
If-None-Match****:当资源过期时(使用Cache-Control标识的max-age),发现资源具有Etage声明,则再次向web服务器请求时带上头If-None-Match (Etag的值)。web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发现有头If-None-Match 则与被请求资源的相应校验串进行比对,决定是否命中协商缓存;
ETag****和Last-Modified的作用和用法,他们的区别:
1.Etag要优于Last-Modified。Last-Modified的时间单位是秒,如果某个文件在1秒内改变了多次,那么他们的Last-Modified其实并没有体现出来修改,但是Etag每次都会改变确保了精度;
2.在性能上,Etag要逊于Last-Modified,毕竟Last-Modified只需要记录时间,而Etag需要服务器通过算法来计算出一个hash值;
3.在优先级上,服务器校验优先考虑Etag。
浏览器缓存过程
1.浏览器第一次加载资源,服务器返回200,浏览器将资源文件从服务器上请求下载下来,并把response header及该请求的返回时间一并缓存;
2.下一次加载资源时,先比较当前时间和上一次返回200时的时间差,如果没有超过cache-control设置的max-age,则没有过期,命中强缓存,不发请求直接从本地缓存读取该文件(如果浏览器不支持HTTP1.1,则用expires判断是否过期);如果时间过期,则向服务器发送header带有If-None-Match和If-Modified-Since的请求
3.服务器收到请求后,优先根据Etag的值判断被请求的文件有没有做修改,Etag值一致则没有修改,命中协商缓存,返回304;如果不一致则有改动,直接返回新的资源文件带上新的Etag值并返回200;;
4.如果服务器收到的请求没有Etag值,则将If-Modified-Since和被请求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做比对,一致则命中协商缓存,返回304;不一致则返回新的last-modified和文件并返回200;;
宏任务与微任务
宏任务:I/O setTimeout, setInterval setImmediate requestAnimationFrame
微任务:process.nextTick MutationObserver Promise.then catch finally
执行顺序:同步任务 –-> 微任务 --> 宏任务
React****中什么是受控组件和非控组件?
(1)受控组件 在使用表单来收集用户输入时,例如<input><select><textearea>等元素都要绑定一个change事件,当表单的状态发生变化,就会触发onChange事件,更新组件的state。这种组件在React中被称为受控组件,在受控组件中,组件渲染出的状态与它的value或checked属性相对应,react通过这种方式消除了组件的局部状态,使整个状态可控。react官方推荐使用受控表单组件。
受控组件更新state的流程:
- 可以通过初始state中设置表单的默认值
- 每当表单的值发生变化时,调用onChange事件处理器
- 事件处理器通过事件对象e拿到改变后的状态,并更新组件的state
- 一旦通过setState方法更新state,就会触发视图的重新渲染,完成表单组件的更新
受控组件缺陷: 表单元素的值都是由React组件进行管理,当有多个输入框,或者多个这种组件时,如果想同时获取到全部的值就必须每个都要编写事件处理函数,这会让代码看着很臃肿,所以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出现了非受控组件。
(2)非受控组件 如果一个表单组件没有value props(单选和复选按钮对应的是checked props)时,就可以称为非受控组件。在非受控组件中,可以使用一个ref来从DOM获得表单值。而不是为每个状态更新编写一个事件处理程序。
React官方的解释:
要编写一个非受控组件,而不是为每个状态更新都编写数据处理函数,你可以使用 ref来从 DOM 节点中获取表单数据。 因为非受控组件将真实数据储存在 DOM 节点中,所以在使用非受控组件时,有时候反而更容易同时集成 React 和非 React 代码。如果你不介意代码美观性,并且希望快速编写代码,使用非受控组件往往可以减少你的代码量。否则,你应该使用受控组件。
例如,下面的代码在非受控组件中接收单个属性:
class NameForm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constructor(props) {
super(props);
this.handleSubmit = this.handleSubmit.bind(this);
}
handleSubmit(event) {
alert('A name was submitted: ' + this.input.value);
event.preventDefault();
}
render() {
return (
<form onSubmit={this.handleSubmit}>
<label>
Name:
<input type="text" ref={(input) => this.input = input} />
</label>
<input type="submit" value="Submit" />
</form>
);
}
}
复制代码
总结: 页面中所有输入类的DOM如果是现用现取的称为非受控组件,而通过setState将输入的值维护到了state中,需要时再从state中取出,这里的数据就受到了state的控制,称为受控组件。
React****事件机制
React并不是将click事件绑定到了div的真实DOM上,而是在document处监听了所有的事件,当事件发生并且冒泡到document处的时候,React将事件内容封装并交由真正的处理函数运行。这样的方式不仅仅减少了内存的消耗,还能在组件挂在销毁时统一订阅和移除事件。
除此之外,冒泡到document上的事件也不是原生的浏览器事件,而是由react自己实现的合成事件(SyntheticEvent)。因此如果不想要是事件冒泡的话应该调用event.preventDefault()方法,而不是调用event.stopProppagation()方法。 JSX 上写的事件并没有绑定在对应的真实 DOM 上,而是通过事件代理的方式,将所有的事件都统一绑定在了 document 上。这样的方式不仅减少了内存消耗,还能在组件挂载销毁时统一订阅和移除事件。
另外冒泡到 document 上的事件也不是原生浏览器事件,而是 React 自己实现的合成事件(SyntheticEvent)。因此我们如果不想要事件冒泡的话,调用 event.stopPropagation 是无效的,而应该调用 event.preventDefault。
实现合成事件的目的如下:
- 合成事件首先抹平了浏览器之间的兼容问题,另外这是一个跨浏览器原生事件包装器,赋予了跨浏览器开发的能力;
- 对于原生浏览器事件来说,浏览器会给监听器创建一个事件对象。如果你有很多的事件监听,那么就需要分配很多的事件对象,造成高额的内存分配问题。但是对于合成事件来说,有一个事件池专门来管理它们的创建和销毁,当事件需要被使用时,就会从池子中复用对象,事件回调结束后,就会销毁事件对象上的属性,从而便于下次复用事件对象。
React 高阶组件、Render props、hooks 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不断迭代
这三者是目前react解决代码复用的主要方式:
- 高阶组件(HOC)是 React 中用于复用组件逻辑的一种高级技巧。HOC 自身不是 React API 的一部分,它是一种基于 React 的组合特性而形成的设计模式。具体而言,高阶组件是参数为组件,返回值为新组件的函数。
- render props是指一种在 React 组件之间使用一个值为函数的 prop 共享代码的简单技术,更具体的说,render prop 是一个用于告知组件需要渲染什么内容的函数 prop。
- 通常,render props 和高阶组件只渲染一个子节点。让 Hook 来服务这个使用场景更加简单。这两种模式仍有用武之地,(例如,一个虚拟滚动条组件或许会有一个 renderltem 属性,或是一个可见的容器组件或许会有它自己的 DOM 结构)。但在大部分场景下,Hook 足够了,并且能够帮助减少嵌套。
(1)HOC 官方解释∶
高阶组件(HOC)是 React 中用于复用组件逻辑的一种高级技巧。HOC 自身不是 React API 的一部分,它是一种基于 React 的组合特性而形成的设计模式。
简言之,HOC是一种组件的设计模式,HOC接受一个组件和额外的参数(如果需要),返回一个新的组件。HOC 是纯函数,没有副作用。
// hoc的定义
function withSubscription(WrappedComponent, selectData) {
return class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constructor(props) {
super(props);
this.state = {
data: selectData(DataSource, props)
};
}
// 一些通用的逻辑处理
render() {
// ... 并使用新数据渲染被包装的组件!
return <WrappedComponent data={this.state.data} {...this.props} />;
}
};
// 使用
const BlogPostWithSubscription = withSubscription(BlogPost,
(DataSource, props) => DataSource.getBlogPost(props.id));
复制代码
HOC的优缺点∶
- 优点∶ 逻辑复用、不影响被包裹组件的内部逻辑。
- 缺点∶ hoc传递给被包裹组件的props容易和被包裹后的组件重名,进而被覆盖
(2)Render props 官方解释∶
"render prop"是指一种在 React 组件之间使用一个值为函数的 prop 共享代码的简单技术
具有render prop 的组件接受一个返回React元素的函数,将render的渲染逻辑注入到组件内部。在这里,"render"的命名可以是任何其他有效的标识符。
// DataProvider组件内部的渲染逻辑如下
class DataProvider extends React.Components {
state = {
name: 'Tom'
}
render() {
return (
<div>
<p>共享数据组件自己内部的渲染逻辑</p>
{ this.props.render(this.state) }
</div>
);
}
}
// 调用方式
<DataProvider render={data => (
<h1>Hello {data.name}</h1>
)}/>
复制代码
由此可以看到,render props的优缺点也很明显∶
- 优点:数据共享、代码复用,将组件内的state作为props传递给调用者,将渲染逻辑交给调用者。
- 缺点:无法在 return 语句外访问数据、嵌套写法不够优雅
(3)Hooks 官方解释∶
Hook是 React 16.8 的新增特性。它可以让你在不编写 class 的情况下使用 state 以及其他的 React 特性。通过自定义hook,可以复用代码逻辑。
// 自定义一个获取订阅数据的hook
function useSubscription() {
const data = DataSource.getComments();
return [data];
}
//
function CommentList(props) {
const {data} = props;
const [subData] = useSubscription();
...
}
// 使用
<CommentList data='hello' />
复制代码
以上可以看出,hook解决了hoc的prop覆盖的问题,同时使用的方式解决了render props的嵌套地狱的问题。hook的优点如下∶
- 使用直观;
- 解决hoc的prop 重名问题;
- 解决render props 因共享数据 而出现嵌套地狱的问题;
- 能在return之外使用数据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hook只能在组件顶层使用,不可在分支语句中使用。
总结∶ Hoc、render props和hook都是为了解决代码复用的问题,但是hoc和render props都有特定的使用场景和明显的缺点。hook是react16.8更新的新的API,让组件逻辑复用更简洁明了,同时也解决了hoc和render props的一些缺点。
对React-Fiber的理解,它解决了什么问题?
React V15 在渲染时,会递归比对 VirtualDOM 树,找出需要变动的节点,然后同步更新它们, 一气呵成。这个过程期间, React 会占据浏览器资源,这会导致用户触发的事件得不到响应,并且会导致掉帧,导致用户感觉到卡顿。
为了给用户制造一种应用很快的“假象”,不能让一个任务长期霸占着资源。 可以将浏览器的渲染、布局、绘制、资源加载(例如 HTML 解析)、事件响应、脚本执行视作操作系统的“进程”,需要通过某些调度策略合理地分配 CPU 资源,从而提高浏览器的用户响应速率, 同时兼顾任务执行效率。
所以 React 通过Fiber 架构,让这个执行过程变成可被中断。“适时”地让出 CPU 执行权,除了可以让浏览器及时地响应用户的交互,还有其他好处:
- 分批延时对DOM进行操作,避免一次性操作大量 DOM 节点,可以得到更好的用户体验;
- 给浏览器一点喘息的机会,它会对代码进行编译优化(JIT)及进行热代码优化,或者对 reflow 进行修正。
核心思想: Fiber 也称协程或者纤程。它和线程并不一样,协程本身是没有并发或者并行能力的(需要配合线程),它只是一种控制流程的让出机制。让出 CPU 的执行权,让 CPU 能在这段时间执行其他的操作。渲染的过程可以被中断,可以将控制权交回浏览器,让位给高优先级的任务,浏览器空闲后再恢复渲染。
哪些方法会触发 React 重新渲染?重新渲染 render 会做些什么?
(1)哪些方法会触发 react 重新渲染?
- setState****()方法被调用
setState 是 React 中最常用的命令,通常情况下,执行 setState 会触发 render。但是这里有个点值得关注,执行 setState 的时候不一定会重新渲染。当 setState 传入 null 时,并不会触发 render。
class App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state = {
a: 1
};
render() {
console.log("render");
return (
<React.Fragement>
<p>{this.state.a}</p>
<button
onClick={() => {
this.setState({ a: 1 }); // 这里并没有改变 a 的值
}}
\>
Click me
</button>
<button onClick={() => this.setState(null)}>setState null</button>
<Child />
</React.Fragement>
);
}
}
- 父组件重新渲染
只要父组件重新渲染了,即使传入子组件的 props 未发生变化,那么子组件也会重新渲染,进而触发 render
(2)重新渲染 render 会做些什么?
- 会对新旧 VNode 进行对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Diff算法。
- 对新旧两棵树进行一个深度优先遍历,这样每一个节点都会一个标记,在到深度遍历的时候,每遍历到一和个节点,就把该节点和新的节点树进行对比,如果有差异就放到一个对象里面
- 遍历差异对象,根据差异的类型,根据对应对规则更新VNode
React 的处理 render 的基本思维模式是每次一有变动就会去重新渲染整个应用。在 Virtual DOM 没有出现之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调用 innerHTML。Virtual DOM厉害的地方并不是说它比直接操作 DOM 快,而是说不管数据怎么变,都会尽量以最小的代价去更新 DOM。React 将 render 函数返回的虚拟 DOM 树与老的进行比较,从而确定 DOM 要不要更新、怎么更新。当 DOM 树很大时,遍历两棵树进行各种比对还是相当耗性能的,特别是在顶层 setState 一个微小的修改,默认会去遍历整棵树。尽管 React 使用高度优化的 Diff 算法,但是这个过程仍然会损耗性能.
React如何判断什么时候重新渲染组件?
组件状态的改变可以因为props
的改变,或者直接通过setState
方法改变。组件获得新的状态,然后React决定是否应该重新渲染组件。只要组件的state发生变化,React就会对组件进行重新渲染。这是因为React中的shouldComponentUpdate
方法默认返回true
,这就是导致每次更新都重新渲染的原因。
当React将要渲染组件时会执行shouldComponentUpdate
方法来看它是否返回true
(组件应该更新,也就是重新渲染)。所以需要重写shouldComponentUpdate
方法让它根据情况返回true
或者false
来告诉React什么时候重新渲染什么时候跳过重新渲染。
React****声明组件有哪几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React 声明组件的三种方式:
- 函数式定义的无状态组件
- ES5原生方式React.createClass定义的组件
- ES6形式的extends React.Component定义的组件
(1)无状态函数式组件 它是为了创建纯展示组件,这种组件只负责根据传入的props来展示,不涉及到state状态的操作 组件不会被实例化,整体渲染性能得到提升,不能访问this对象,不能访问生命周期的方法
(2)ES5 原生方式 React.createClass // RFC React.createClass会自绑定函数方法,导致不必要的性能开销,增加代码过时的可能性。
(3)E6继承形式 React.Component // RCC 目前极为推荐的创建有状态组件的方式,最终会取代React.createClass形式;相对于 React.createClass可以更好实现代码复用。
无状态组件相对于于后者的区别: 与无状态组件相比,React.createClass和React.Component都是创建有状态的组件,这些组件是要被实例化的,并且可以访问组件的生命周期方法。
React.createClass****与React.Component区别:
① 函数this自绑定
- React.createClass创建的组件,其每一个成员函数的this都有React自动绑定,函数中的this会被正确设置。
- React.Component创建的组件,其成员函数不会自动绑定this,需要开发者手动绑定,否则this不能获取当前组件实例对象。
② 组件属性类型propTypes及其默认props属性defaultProps配置不同
- React.createClass在创建组件时,有关组件props的属性类型及组件默认的属性会作为组件实例的属性来配置,其中defaultProps是使用getDefaultProps的方法来获取默认组件属性的
- React.Component在创建组件时配置这两个对应信息时,他们是作为组件类的属性,不是组件实例的属性,也就是所谓的类的静态属性来配置的。
③ 组件初始状态state的配置不同
- React.createClass创建的组件,其状态state是通过getInitialState方法来配置组件相关的状态;
- React.Component创建的组件,其状态state是在constructor中像初始化组件属性一样声明的。
对React中Fragment的理解,它的使用场景是什么?
在React中,组件返回的元素只能有一个根元素。为了不添加多余的DOM节点,我们可以使用Fragment标签来包裹所有的元素,Fragment标签不会渲染出任何元素。React官方对Fragment的解释:
React 中的一个常见模式是一个组件返回多个元素。Fragments 允许你将子列表分组,而无需向 DOM 添加额外节点。
import React, { Component, Fragment } from 'react'
// 一般形式
render() {
return (
<React.Fragment>
<ChildA />
<ChildB />
<ChildC />
</React.Fragment>
);
}
// 也可以写成以下形式
render() {
return (
<>
<ChildA />
<ChildB />
<ChildC />
</>
);
}
在React中如何避免不必要的render?
React 基于虚拟 DOM 和高效 Diff 算法的完美配合,实现了对 DOM 最小粒度的更新。大多数情况下,React 对 DOM 的渲染效率足以业务日常。但在个别复杂业务场景下,性能问题依然会困扰我们。此时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提升运行性能,其很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避免不必要的渲染(Render)。这里提下优化的点:
- shouldComponentUpdate 和 PureComponent
在 React 类组件中,可以利用 shouldComponentUpdate或者 PureComponent 来减少因父组件更新而触发子组件的 render,从而达到目的。shouldComponentUpdate 来决定是否组件是否重新渲染,如果不希望组件重新渲染,返回 false 即可。
- 利用高阶组件
在函数组件中,并没有 shouldComponentUpdate 这个生命周期,可以利用高阶组件,封装一个类似 PureComponet 的功能
- 使用 React.memo
React.memo 是 React 16.6 新的一个 API,用来缓存组件的渲染,避免不必要的更新,其实也是一个高阶组件,与 PureComponent 十分类似,但不同的是, React.memo只能用于函数组件。
setState 是同步还是异步的
假如所有setState是同步的,意味着每执行一次setState时(有可能一个同步代码中,多次setState),都重新vnode diff + dom修改,这对性能来说是极为不好的。如果是异步,则可以把一个同步代码中的多个setState合并成一次组件更新。所以默认是异步的,但是在一些情况下是同步的。
setState 并不是单纯同步/异步的,它的表现会因调用场景的不同而不同。在源码中,通过 isBatchingUpdates 来判断setState 是先存进 state 队列还是直接更新,如果值为 true 则执行异步操作,为 false 则直接更新。
- 异步: 在 React 可以控制的地方,就为 true,比如在 React 生命周期事件和合成事件中,都会走合并操作,延迟更新的策略。
- 同步: 在 React 无法控制的地方,比如原生事件,具体就是在 addEventListener 、setTimeout、setInterval 等事件中,就只能同步更新。
一般认为,做异步设计是为了性能优化、减少渲染次数:
- setState设计为异步,可以显著的提升性能。如果每次调用 setState都进行一次更新,那么意味着render函数会被频繁调用,界面重新渲染,这样效率是很低的;最好的办法应该是获取到多个更新,之后进行批量更新;
- 如果同步更新了state,但是还没有执行render函数,那么state和props不能保持同步。state和props不能保持一致性,会在开发中产生很多的问题;
React的状态提升是什么?使用场景有哪些?
React的状态提升就是用户对子组件操作,子组件不改变自己的状态,通过自己的props把这个操作改变的数据传递给父组件,改变父组件的状态,从而改变受父组件控制的所有子组件的状态,这也是React单项数据流的特性决定的。官方的原话是:共享 state(状态) 是通过将其移动到需要它的组件的最接近的共同祖先组件来实现的。 这被称为“状态提升(Lifting State Up)”。
概括来说就是将多个组件需要共享的状态提升到它们最近的父组件上,在父组件上改变这个状态然后通过props分发给子组件。
生成指定长度的随机字母数字字符串
function getRandomStr(len) {
var str = ""
for (var i = 0; i < len; i++ ) {
str += Math.random().toString(36).substring(2)
}
return str.substring(0, len)
}
1. 网络模式
OSI七层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TCP/IP五层
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2. 强制缓存与协商缓存
-
强制缓存不会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直接在缓存资源中读取,返回状态吗200
-
协商缓存会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会根据请求头的参数来判断是否命中协商缓存,如果命中则返回304,并带上新的response header通知浏览器从缓存中读取资源
强制缓存:
Expires:response header里的过期时间,浏览器再次加载资源时,如果在这个过期时间内,则命中强缓存。
Cache-Control****:当值设为max-age=300时,则代表在这个请求正确返回时间(浏览器也会记录下来)的5分钟内再次加载资源,就会命中强缓存。
cache-control****除了该字段外,还有下面几个比较常用的设置值:
-no-cache****:不使用本地缓存。需要使用缓存协商,先与服务器确认返回的响应是否被更改,如果之前的响应中存在ETag,那么请求的时候会与服务端验证,如果资源未被更改,则可以避免重新下载。
-no-store****:直接禁止浏览器缓存数据,每次用户请求该资源,都会向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每次都会下载完整的资源。
-public****:可以被所有的用户缓存,包括终端用户和CDN等中间代理服务器。
-private****:只能被终端用户的浏览器缓存,不允许CDN等中继缓存服务器对其缓存。
协商缓存
Last-Modify/If-Modify-Since:浏览器第一次请求一个资源的时候,服务器返回的header中会加上Last-Modify,Last-modify是一个时间标识该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当浏览器再次请求该资源时,request的请求头中会包含If-Modify-Since,该值为缓存之前返回的Last-Modify。服务器收到If-Modify-Since后,根据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判断是否命中缓存
Etag****:web服务器响应请求时,告诉浏览器当前资源在服务器的唯一标识(生成规则由服务器决定)。
If-None-Match****:当资源过期时(使用Cache-Control标识的max-age),发现资源具有Etage声明,则再次向web服务器请求时带上头If-None-Match (Etag的值)。web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发现有头If-None-Match 则与被请求资源的相应校验串进行比对,决定是否命中协商缓存;
ETag****和Last-Modified的作用和用法,他们的区别:
1.Etag要优于Last-Modified。Last-Modified的时间单位是秒,如果某个文件在1秒内改变了多次,那么他们的Last-Modified其实并没有体现出来修改,但是Etag每次都会改变确保了精度;
2.在性能上,Etag要逊于Last-Modified,毕竟Last-Modified只需要记录时间,而Etag需要服务器通过算法来计算出一个hash值;
3.在优先级上,服务器校验优先考虑Etag。
浏览器缓存过程
1.浏览器第一次加载资源,服务器返回200,浏览器将资源文件从服务器上请求下载下来,并把response header及该请求的返回时间一并缓存;
2.下一次加载资源时,先比较当前时间和上一次返回200时的时间差,如果没有超过cache-control设置的max-age,则没有过期,命中强缓存,不发请求直接从本地缓存读取该文件(如果浏览器不支持HTTP1.1,则用expires判断是否过期);如果时间过期,则向服务器发送header带有If-None-Match和If-Modified-Since的请求
3.服务器收到请求后,优先根据Etag的值判断被请求的文件有没有做修改,Etag值一致则没有修改,命中协商缓存,返回304;如果不一致则有改动,直接返回新的资源文件带上新的Etag值并返回200;;
4.如果服务器收到的请求没有Etag值,则将If-Modified-Since和被请求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做比对,一致则命中协商缓存,返回304;不一致则返回新的last-modified和文件并返回20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