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固有一死,
亲戚或余悲,
他人亦已歌。
面对亲人的离世,一句惯用的安慰话语就是:人死不能复生,请节哀。
可是哀伤,亲人离世的痛苦不是一句节哀就能结束的。
节哀真的好吗?
人类之所以为万物之灵,乃是因为人比起动物来,人有情感,
人之所以有情感,是因为人类的大脑和动物的大脑构成不一样,
当面对亲人离世,每一个经历其间的人,内心的痛苦,恨不得代其而死,
这种丧亲之痛,有失去之哀伤,有怨天怨地的恨,有被抛弃的痛苦,
而这些痛苦如果不能及时宣泄,及时处理,压抑下来,会对人的身体产生巨大的影响。
轻则情绪抑郁,心情低落,久久不能消除,重则积压成重疾,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所以,节哀不是应对亲人离世的一个好办法。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
期间,战争霍乱,天灾人祸,
有时候,生命如草芥,
有时候,生命如灯灰,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一套应对亲人离世的丧葬程序。
中国人自古讲究事死如事生,
丧葬程序极尽繁琐,
这套程序有个很大的功能就是借由程序释放哀伤情绪。
在各种折腾之后,人的哀伤充分的释放、宣泄,
当丧期结束,活着的人已经被折磨的精疲力尽,该哭的哭了,该做的做了,亲人离世的痛苦被心安理得代替。生活回归正常,
这时候,可以正真的说一句:人死不能复生,请节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