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联”赏析之七:
————“此中有真意”出自陶渊明的诗《饮酒·结庐在人境》,原诗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存高远志向,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和谐,有飞鸟结伴归来,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
长联除了选材精当,意蕴深邃,用典如己出以外,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要体会这一特点,我们先看窦垿创作此联的背景。
据导游讲解,岳阳楼长联是窦垿在1850年47岁时写的。
1850年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呢?
略微懂得历史的人都知道,那时候的中国此时正值中国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闭关锁国的清朝国门被外国列强用枪炮打开了。
国外面临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疯狂掠夺;国内清朝统治者腐败,社会矛盾日愈激化。
清朝统治内外交困。正在此时,1850年2月25日,道光皇帝驾崩,咸丰皇帝正式即位。
1850年5月15日,窦垿擢升为江南西道监察御史。窦垿对国家怀有忧国民之情和拳拳爱国之心,具有强烈的改革弊政意识,在擢升监察御史第三天,他就给咸丰皇帝上奏了一篇奏折。
他认为“须以国计民生为重。”他从军事、税收、货币、航运、人口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治国方略。
他建议减轻人民的负担,广开言路,求贤变法,革除弊政;强调要停止买官卖官;整顿盐税,堵塞漏洞;兴修水利,防止水患;整顿军队;改革货币等。
同时,窦垿还给皇帝上奏了奏折,提出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对鸦片战争爆发后与英帝国主义签订不平等条约的穆彰阿、潘世恩、琦善、刘韵珂等媚外求和,卖国求荣,讨好敌寇,割让香港,丧权辱国的民族败类要严加谴责,交吏部治罪,以示中外。
并且,窦垿还建议起用久被冷落的林则徐等老臣作为议政大臣来解决国家面临的现实问题。
然而,由于咸丰皇帝对窦垿的奏折“留中不发”,窦垿觉得“呈之不用”,参劾无果,感到非常失望。
同年8月,窦垿以母病为由,愤然告假返回云南老家。
在返回云南老家的路途中,他正好又来到了岳阳,再次登上岳阳楼,也是他第七次登上岳阳楼此时联想国家被外敌欺凌的现状,加上自己的满腔热血和抱负无处施展,百感交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