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文人和士大夫,被董卓发现反对自己,就想方设法整他们,甚至以莫须有的罪名让他们下狱。
袁绍自从上次公开与董卓翻脸之后,除了恼怒之外,也担心人身方面安全,就离开了洛阳。
董卓对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由于袁家在洛阳是望族,地位十分显赫,董卓一时半会也不敢公开说要弄死袁绍,毕竟没什么正当的借口。
有一次在府中对谋士们说,想逮住袁绍把他弄死,问有什么好方法?
大部分谋士都是出计怎么抓捕、嫁祸、莫须有罪名等,只有周瑟和伍琼不赞成,有不同看法。
董卓倒很想听听这些异类,觉得挺有意思。
周瑟解释了,意思是说,袁绍之所以顶撞您,无非是对于废立天子这种问题上,一时脑瓜子转不过弯来,您见多识广,大人有大量,是袁绍那小子不识大体。得罪了您以后,他心里害怕,所以跑了,他并没有别的心思,并不是对你有什么想法,如今您急着悬赏捉拿他,势必会使他反叛。
伍琼接下话,说袁家四世恩德,文生故吏遍布天下。假如袁绍收罗豪杰、聚集党徒反对您,那么其他的豪杰也会趁机起事。如果那样的话,到时恐怕韶山以东地区就无法管理,乱套了。
所以周瑟和伍琼的意思是,不如赦免袁绍,任命他做一个郡的太守,他会因为被赦免而感到高兴,这样他就不会再跟您作对,咱也就免了后患。
董卓一听,心里也确实不想袁绍这小子翻起什么风浪来,况且被周瑟和伍琼捧一捧,不跟他一般见识,就飘飘然,连连说这话有理有理。
于是董卓就派人去任命袁绍为渤海太守,并且封为湘侯。
袁绍接到任命书,很懵圈,站在原地,一只手捧着书,另一只手摸头。
琢磨半晌,哎管他呢,天上掉馅饼没理由不吃吧?干脆欣然赴任。
事实证明,这是周瑟和伍琼哥俩给董卓挖了个坑,董卓毕竟是武将,心眼太少,傻乎乎的就接受了。
说说曹操的情况。
董卓大军进洛阳的时候,曹操当时也在京城,任职西园的典军校尉,手中也有一定的兵权。董卓一入洛阳就想掌握兵权与拉拢士族阶层,当中包括曹操。
但是曹操一早就知道董卓是个什么人,不是什么好鸟,就不想跟他合作,但当时并未表态。
当曹操得知董卓要废立天子的时候,就严辞拒绝,表明不会跟他趟浑水。董卓大怒,扬言要杀了他,但是曹操早一步不辞而别,离开了洛阳。
这时候有小伙伴就问了,不是有刺杀董贼、孟德献刀这一出吗?里边说曹操要给董卓献刀,然后只不过是因为董卓突然醒了,这刀没献出来,后来曹操才逃走了。
据后来曹操回忆,那只不过是他做的一个梦,后来他掌握天下大势,有人拍他马屁,给他安上去的。
曹操、袁绍这先后一跑,董卓那边万万没想到,为了拉拢士大夫阶层,都委以高官厚禄,只是这些人都不领情,反而全组织军队来讨伐自个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