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将至,传承两千多年的清明节也快到来。清明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具有缅怀先人,礼敬祖宗的重要意义。鉴于往年扫墓的拥挤,部分百姓甚至在三月就开始进行,即便行动不易,也要排除万难,可见礼不可废,国人之重视了。
那么大家在祭拜祖先的同时,可曾注意过一些禁忌和避讳呢。要知道有些规矩未加注意,就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使得原本祈福求运的活动,成为挥之不去的烦恼。所以下面就为大家罗列出几条扫墓的原则,以供大家扫墓顺利。
清明节也叫“拜山”
清明祭祀活动,有的地方称之为“拜山”,有的地方称为“扫墓”或“上坟”(“扫坟”), 把墓地安置在山上,故称为“拜山”。按照习俗,祭扫的顺序是先扫墓,就是将墓园打扫干净。其次是祭祀,寄托哀思,长辈与晚辈回忆先人的过往故事,告诫晚辈常怀感恩之心。扫墓时,人们携带供品来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将“财帛”焚化,在坟墓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扫墓”时都要给先人坟上“挂钱”(将白纸按照一定的规则打好、理顺,用竹竿或木棒系好插在坟上正中的凸出位置),以示后人还在。有歌曰“三月里是清明,手提白纸去挂坟,有儿坟上飘白纸,无儿坟上草生青。”
(一)坟头长草需修整
清明节“扫墓”,需要关注祖上墓地风水的变化。要清除坟上杂草、杂树,若发现坟包有缺损,需添加新土或修补,墓碑上也要保持清洁。坟墓上长植物的,必须清除,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习俗认为坟头的草木会对家族的成员造成伤害,包括气运和健康,都是大大不利的。
(二)孕妇忌讳“扫墓”
孕妇最好避免清明的扫墓活动,这不仅仅是阴气重的影响。从别的方面来说,清明时节是非常拥挤的,为了胎儿的安全,并不建议孕妇去参加,再者扫墓的气象和周边的环境均不利孕妇的健康。此外是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此类活动。
(三)忌穿得大红大紫
清明节是不能穿的大红大紫去上坟的,相信大家也不会穿这样的衣服去参加此类活动的。不过总有人会疏忽大意,在佩戴或是内衣上不经意使用了红色。当然本命年是例外,内衣可穿红色。
(四)忌将“阴气”带回家
清明节“扫墓”要心态平和,要怀着尊敬先人的心情,对四周的亡者亦予以尊重,不在墓区乱丢东西、乱吐痰等。也不要在墓区吃东西,不要打闹嬉笑。从墓地回来,建议先去人气旺的大超市转转,之后再回家。人多的地方气场旺,可以驱散心中的不良情绪,消除各种负面信息,让自己的心情开朗起来。传统习裕规定,最好在下午3点前完成“扫墓”活动,寒食节这天不能“扫墓”,寒食节即清明节前一两日。
(五)不可在墓地照相
大家扫墓的目都是为了祭祀祖宗,而非玩乐。举头三尺有神明,大家扫墓的时候,最好心怀敬意,专心谨慎,千万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随意的照相,否则引来了不好气场,就有阴阳失衡的可能,会损害个人的运势。
(六)外人不要参与他人的扫墓
清明的时候作为外人的身份去参与扫墓是比较忌讳的,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毕竟不是一家人,各自加持的气运也不同,可能会造成气场的紊乱,导致不协调而走霉运。
(七)身体不佳,时运不济者避免扫墓
一个身体正处于生病状态,或是虚弱状态的,或者最近运气不佳,诸事不顺的人最好不要去参加扫墓活动,因为此类人正处于总体运势低迷的状态,极易招致晦气,说的难听点就是邪灵上身,因为阴晦之物最喜气运低迷的人,这种人缺乏人气,容易侵犯。
(八)发不遮额忌买鞋
事实上,清明节也算是鬼节,当然在发型上是需要注意的,尤其头发不能遮住额头,额头是人身体的神灯所在,是不可盖住的。同时鞋子也不要在当天购买,因为鞋同邪,有点常识的朋友大多不会在这天购买鞋子的,以免不吉利。
(九)忌嬉骂,非议先人
扫墓完毕后,有人带着孩子去的,可能刚开始还算肃穆,一结束就开始打打闹闹,嘻嘻哈哈了。这是要注意的,要知道坟地毕竟是阴灵沉睡之所,嬉笑怒骂会滋扰阴灵,是大不敬,可能会招致报复,非议先人就更不可取了,假如你路过他人的墓地,对逝者品头论足即是亵渎的行为,届时麻烦上身就怪不得谁了。
然而清明除了扫墓也别忘了做这几件事:
第一件事:感怀父母养育恩
“清明节是充满思念的节日。缅怀先人时,人们多夹杂着感恩的情愫在其中,并为亲人在世时自己的种种不足而遗憾。”面对逝去的长辈,我们最先感悟到的就是养育之恩。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寒来暑往,没有他们的呵护,要长成七尺之躯谈何容易。所以清明节可以算作是中国人的感恩节。”
第二件事:陪伴家人增认同
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细胞,在家庭中获取的幸福和快乐,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但随着城市化发展,原有的大家庭社会正向小家庭社会转变。加上社会节奏太快,年轻人往往会被过早地从大家庭中剥离出来,在这样的转变下不知所措。有条件的一定要带着父母、爱人、孩子聚聚,去公园、郊外走走。
实在没时间回家,也要陪父母电话聊天,并且让孩子和爱人一起讨论,说说以前的事情。这样,家人在心理上的认同感会通过对过去的回忆而加强,还能释放平时积累的不良情绪。
第三件事:反思过往悟得失
打个比方,或许你会想到,当年因早恋跟爸妈大吵一架,与初恋情人分手,并因此心存芥蒂。但如今想来,现在的家庭也很美好,何尝不是一件好事。何不放下心中难以释怀的往事,轻松赶路?追忆之余别忘反思两件事。一来要反思是否忽略了父母的需要。在一些人看来,让父母衣食无忧就是尽孝。
子游曾向孔子问“孝”,孔子回答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说,孝不能仅局限于供养父母,因为犬马都能养主人,真正的孝是要尽心竭力。二要反思人际关系。曾经发生的矛盾必然是双方的责任,所以要找到并承担自己的那一份责任。同时多回忆对方的好处,发去一条短信,化解矛盾。
第四件事:教育孩子生死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许多孩子都会背诵这首诗,却并不一定明白清明的含义。在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中,生死也总是一个冷门话题。清明节是塑造孩子生死观的恰当时机。家长可以在孩子熟悉的环境下,问他对扫墓这件事有什么想知道的。解释要简洁清晰,不必过度谈论细节,比如说:“爷爷过世了。虽然以后看不到他,但他对我们的爱还会存在。”也可教孩子用写信或画画的方式跟死者对话,宣泄感伤。
第五件事:排解忧伤获重生
亲人故去,即使经过多年的思绪沉淀,也难免因某事某物触景生情。清明的精神是“将生死并置”,这个假期又是一个相对集中的表达哀思的时间段,因此不妨将清明当成过去和现在的连接点,对埋藏内心的哀伤、累积的不快,做一次清理。清明的意义更在于珍重生者。不论你为过去开心的事微笑,还是为忧伤的事哭泣,都要感谢那段让你成长的往事,最后和它说再见。
清明的意义还在于启动新生活的“按钮”。发泄了,追思了,告别了,就要放下。就像心理咨询中告别仪式,宣泄和对话过后,就要让一切重新开始。
第六件事:相约踏青益身心
清明一到,春回大地,到处生机勃勃。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因此人们常把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周朝,清明郊游之俗被明文写进国家法典,魏晋时加进文人的流觞和赋诗,唐宋又发展为踏青。现代人工作忙碌、人际关系疏离,在清明假期约上三五好友去野外郊游、踏青,既陶冶情操,还能拉近彼此的关系。
即便不外出郊游,也可约上朋友一起运动,比如打球、慢跑、瑜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