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母爱的名义”绑架过你的孩子吗?
你被母爱绑架过吗?
完美主义是怎样摧毁我们的?
现在的你还深陷其中吗?
“尼娜,一位纽约的芭蕾舞演员,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她的生活只有舞蹈以及野心勃勃的职业目标。好机会终于降临,当导演为新一季《天鹅湖》挑选演员时,尼娜成为了第一候选人。不过,她还有一个竞争者Lily。导演要求舞者不仅仅能演出白天鹅的无辜和优雅,更能演出黑天鹅的诡诈与淫荡。尼娜是完美的白天鹅而莉莉却是黑天鹅的化身。渐渐地,两位舞蹈演员的竞争与对抗进入扭曲的状态。尼娜开始鲁莽、不顾一切地探索起自己黑暗的一面,这也将毁掉她。”
一个活在舞台角色里、不疯魔不成活的自我,带着完美主义情结,把自己终结在了完美里。这是我对《黑天鹅》这部影片的印象。
影片中的女主角尼娜具有双重人格:现实中的她单纯,听话,接受母亲的照顾,不迟到,好好上班,不说别人坏话,不被“潜规则”。但幻想中的她性感,嫉妒感超强,富有反抗精神,对性有渴望。就像舞台剧《天鹅湖》中的双生姐妹一样,白天鹅的优雅与黑天鹅的邪恶最终都在她一个人身上汇聚,人性中的善与恶得到了立体地呈现。不满足于自己现状的人,被欲望推动着,一点一点试探着自己人性中的阴暗面,时而喂饱它,时而打压它。
那么问题来了,一辈子只做乖乖的好孩子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长大?为什么还要发现自己的阴暗面?因为,是万物就要生长,这是自然规律,谁都拦不住。就像马斯洛的需要金字塔,满足了低级的需要,内心势必会迸发出自我实现的渴望。可现实中总要有人拦一栏,比如女主角的母亲,尤其是声称为了孩子“牺牲”了自己事业的妈妈。她把女儿保护得太严密了,像小宝贝一样照顾,女儿也接收着母亲发出的信号,把自己停留在那种房间里布满毛绒玩具、钟爱粉粉颜色的公主幻想里,成功获得出演角色之后第一时间和妈妈分享。就这样,母女二人过着你的内心世界只有我,我的内心世界也只有你的二维世界。
说到这里,和什么很相似呢?对,幼儿式的二分法思维模式。就像女主角母亲所表现的那样,如果我给你买了庆祝成功的蛋糕,你是一定要吃的,因为母亲的爱你不能够拒绝的。这样带给女儿的暗示就是,希望你成功,当上女主角,而且,不能失败。这是非此即彼,这样不行就那样的绝对化思维啊。而这,就是完美主义的根源。
百度词条上关于完美主义是这样描述的,“完美主义的根源,是幼儿式的二分法思维模式。完美主义就是要求十全十美,这样的表述是毫无意义的,必须界定其背后的价值判断。 完美主义,最根本,最简单的形式是一体两面的这样一对诉求:趋近好的——远离坏的。
显然,幼稚与成熟的区别,在于好坏的判定是否符合公认的标准。所谓适应能力的核心也在于此。幼儿的特征就是“非好即坏”的二分法思维。而所谓成人的世界就复杂辩证多了,当一个人意向通道失效,而更多地以幼年方式面对现实世界时,必然的结果就是,因为对好与坏进行定夺,而在趋近与逃避之间斗争,在完美与全否之间轮换。”
秉持完美主义的视角,关注的目标也是这样,就像尼娜心中的偶像,贝斯。男导演口中的成功角色,却被尼娜拿来充当了自己的目标,“贝斯做的一切都源自她的阴暗面,也正是如此才让她魅力十足”。而尼娜看到的是什么呢?她为什么如此关注贝斯,把贝斯的口红放在桌子上,就像神一样供着?她眼中的贝斯就是,不再成功就干脆毁灭自己。这是符合她二元对立的绝对化思维模式的,所以她关注到了。
但是另一方面,自我成长的力量也是如此的强大,在两股势力相互较量的时候,扎伤自己也要前进。最后机械地完成着表演,成了她自己口中的完美。
追求完美的人很多,要放过自己也需要一个过程。慢慢来。成长的路上,你不是一个人。
下期预告:《摔跤吧!爸爸》父母可以是老师吗?成长的路上,父亲对你的影响是什么?你除了是儿女,你还是你自己……
电影沙龙预留沙发席位,请拨010-58612134。
电影沙龙《黑天鹅》中的完美情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