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作业
最后一节课的主题是:遇见最美丽的自己
离直播的时间,过去快1个月了,很多内容都忘记了,今天又回听了一次,又有了新的收获。
陈老师说:当我们自己的内在状态不够丰富,再多的方法,再多的工具都是用不好的,学习任何的方法,首先用在自己身上。
1.愈己者育人
2.爱己者爱人
3.立己者立人
每次课程后的觉察日记,就是一个看见“己”的过程,陪育的先是自己,才可以延伸传递到孩子和家人。
最后一节课,陈老师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灵魂叩问:
问题一:孩子的这个照妖镜,照出了我什么?
害怕犯错,喜欢控制,经常陷入受害者角色,脾气暴躁,虚伪,人格分裂。
我觉得这个照妖镜最厉害的地方是,秒秒钟能撕下我任何伪装的面具,以前我还觉得自己温柔,脾气好,但是在孩子面前,就会暴露恶魔的一面。
陈老师说,反过来看,老天爷派下这个小精灵是来帮助我的,不是孩子让我变得这么可怕,而是孩子照出了被伪装被隐藏起来的一些问题,正是因为孩子给了我这个机会,我才一步步让那些问题显现,一点点像揭开伤疤一样,让它们暴露在阳光下,让那些阴暗和黑暗,重见天日,呼吸新鲜的阳光和空气,从内里长出新的肉。是孩子,让我有重生的机会。
反过来看,更加滋润,更加灵活,更加圆满地活着,孩子不是来讨债的,孩子是来帮助我的,帮助我疗愈自己的童年缺憾,帮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换一个角度,反过来看,也是陈老师反复说到的一句话,自己常常一根筋,死磕到底,明知这个方法不好,但就是硬冲。让自己更灵活,更圆润,就是要打破那些固有的思维。
无限世界
社会熔炉
家庭港湾
母爱怀抱
自闭之壳
问题二:社会熔炉里受到哪些限制?
不敢主动争取,不敢与人冲突,害怕失败,害怕权威,自我否定,不敢大声表达自己。
困在自己有限的世界里,再多的工具,再多的方法,都无法突破自己那个小小的世界。
问题三:自己的成长卡在哪个部分?
看不到自己的珍贵,不敢主动争取自己想要的,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像一个隐形人一样活着,不要被人注意。恐惧,害怕,犹豫不决,让自己想的多,做的少。太在意别人的想法,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在意别人的评价,把能量耗在这里,不能安心地为自己而活。觉得自己不配得到更好的东西,时常有匮乏感。
看到自己的限制,这些限制是一道道关卡,我把自己困在里面,突破了,就是海阔天空。
问题四:你来到这个世界走一趟,你到底是来干什么的?要实现什么?
想到了上学的时候学过臧克家的一首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从出生到死亡这条路的长度,我们每个人大体都一样,决定我们不一样的是生命的宽度。当站在最后的终点,有的人会遗憾:这辈子白活了,有的人会欣慰:这辈子值了。
我也希望自己能活的丰盛,活出自己的价值。在离开的那一天,我可以对自己说:我没有浪费自己的生命,我活过了,满足了,人间值得。
当站在这样一个高度回看自己的人生,很多问题可能就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自己的情绪,亲子问题,夫妻问题等等,就不会纠缠在琐碎里,把遇到的问题当成是一种人生体验,去面对,去解决,去突破,生命越来越开阔。
从课程开始到结束,陈老师都在教我们,要站在一个高度看待问题。我们的根是在天上的,不要眼睛一直只盯在地上。多抬头,向上看,向远看,那里宽广又丰富。
觉察日记-第10课1
吃过午饭后,孩子们在房间玩,我让他们半小时后要午睡,我会来提醒他们。孩子们说好。我在心里有了一个期待:他们会午睡的。
我来提醒了一次,就去做自己的事情了。但是他们并没有睡,而是继续玩。后来老大拿了一个东西给我看,我根本不关心他做了什么,也不理会他眼神中的期待,只是冷冷的看着他,说:你不是说要午睡吗?你睡了吗?
如果不睡觉,你们就出去玩。然后我把他们房间的空调关了,言外之意是:你不听我的,就别想舒舒服服呆在空调房里玩。
因为我有午睡的需求,我也希望他们午睡,尤其是老二,他不午睡,晚上要吃饭的时候他就睡着了,然后晚饭也吃不上了。老大不睡,老二也跟着不睡。我希望老大可以带个头,乖乖睡觉,这样弟弟也会去睡。
所以看到老大没睡,内心就很愤怒,因为他让我的期待落空。还要面对爷爷奶奶那边的压力。
这个压力是前两天,弟弟没有午睡,然后在吃晚饭前睡着了,爷爷要叫醒孩子吃饭,孩子睡得很香,没有醒,我说让他睡吧。奶奶说:不吃晚饭啊,怎么行。我感觉奶奶有些不悦,二老来了之后,就说两个孩子太瘦,又说他们吃得太少,又说他们堂哥堂姐吃得很多,我听了心里不舒服,不管爷爷奶奶真实的意思是什么,但在我听来,两个孩子吃的少,瘦,是我没有照顾好他们。
这个是主要原因,我不想因为这件事和爷爷奶奶起冲突,我希望孩子们按照我的意愿去午睡。
这样对待老大之后,内心马上开始懊恼了。我看到了孩子眼神中的失落,也意识到自己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不好,新学的方法忘得一干二净。
看到问题的根源后,我选择尊重孩子,他们有选择要不要午睡的权利,如果爷爷奶奶那边有意见,我愿意去面对这个压力,看到爷爷奶奶的出发点也是希望孩子们好,但不要为了让爷爷奶奶开心,而去强迫孩子。
从这件事中,感谢自己的情绪,看到情绪背后真正的原因,我希望得到爷爷奶奶的认可,我把自己的价值放在照顾好孩子,照顾好家里上,而孩子照顾的好的标准,在他们看来就是能吃能睡,胖胖的。所以当爷爷奶奶说孩子们太瘦了,吃得太少了,我下意识地认为,这是对我的否定。
看到自己的私人逻辑,一步步揭开情绪背后的面纱,看见那个压力,情绪也就没有了。情绪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来提醒我:哎,有个问题,需要解决一下,你会变得更好哦。
觉察日记-第10课2
信念是如何形成的,让我们回应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的诠释。这也是心理学上的ABC模型: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你的正确或许是别人的荒谬,这就是信念。
当我看到孩子们把玩具弄得到处都是时,我就会很抓狂。
事件A是:地上有很多玩具。
结果C是:我对孩子们发火,吼叫,指责他们把家里弄得像个垃圾场,威胁他们如果不收拾好就再也不买新玩具了或者把这些玩具扔掉。
我的B 是什么?
家里脏乱的时候,妈妈就会唠叨,发火,说我像春花(我们村家里最脏的一个女人)一样,说我好吃懒做,不爱干净,不要脸面,活得不像个样子,被村里人看到了,会被笑话,嫁不出去。妈妈还会说,我们把家搞脏了,要害得她来辛苦收拾,她要活该累到死。
所以看到A,我的信念是什么?
我要被指责,被笑话,被辱骂。我心里的感受是害怕,害怕妈妈发火,害怕被人嘲笑;也委屈,我不是故意弄得家里脏乱;还有不公平,家里有弟弟妹妹,凭什么总是让我来收拾;内疚,是我不好,让妈妈这么辛苦。
我的信念是:家里要保持干净整洁,不收拾家里是会被人笑话,收拾家里的感觉就是受苦受累。我是为妈妈收拾。(不收拾她会生气)
所以我一边骂孩子,一边自己动手来收拾,一边陷入受害者心理:你们就是讨债鬼(妈妈的原话),让我累死累活。
我一边要求整洁干净,一边又抗拒收拾(反抗妈妈),就这样拉扯着,别扭着。
最近今年开始觉察,慢慢有了一些改变,面对孩子们乱丢的玩具,先生随处扔的臭袜子,随手放的东西,脑海里会有一些新的念头:我选择去收拾,不是为了别人,而是因为我喜欢家里整洁干净,这让我很舒服,我是为了让自己舒服起来;收拾确实很累,但是我也能体验到成就感和收拾后带来的愉悦感;家的整洁也是一个熵增的过程,收拾好的家就是会很快变脏乱的,收拾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孩子们不是故意把家里弄乱,故意累我,因为他们只是个孩子,我可以教他们。
看看自己的那些信念从何而来,它们是正确的吗?真的是这样吗?
觉察日记-第10课3
和两个孩子们讨论,要坐火车去小姨家,他们需要做些什么准备?比如到火车站,需要怎么做?
老二说:需要戴口罩
老大说:要牵着妈妈的手,不能乱跑。
那么坐上火车之后呢?
老大说:要保持安静,不能吵到别人。
老二说:不能尖叫
还有吗?
老大:坐在自己座位上,可以看书,如果看电视,把声音调小。
到了小姨家之后呢?我们一一讨论了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玩的时候,都需要做些什么。两个孩子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基本的规则他们都懂得。
我们还约定好,如果违反了规则,妈妈会用一个暗号提醒他们。
明天的长途旅行,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做到,但是他们自己都能清楚明白需要怎么做,看到了两个孩子内心的向上向善。
觉察日记-第10课4
孩子们在旅途中,做到了他们自己所说的,没有乱跑,始终跟着我,牵着我的手,老二在排队进站的时候还发现哥哥把装着吃的包包落在了座位上,细心观察的他提醒我:没有拿吃的,自己想返回去拿,我没发现,还说他怎么还瞎走,马上就检票了,后来才得知他是要去拿回包包。哥哥在旅途中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拿行李,照顾弟弟。在车上的时候,他们也保持安静,偶尔忘记的时候,只要我做一个暗号的手势,他们马上明白了,纠正自己的行为。因为他们,这趟旅程变得好轻松。
把主动权交给孩子,和他们商量一起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他们是可以做的很棒的,甚至执行力比大人还好。
觉察日记-第10课5
最后一课,陈老师让我们不要停顿,不假思索地写出自己的优点,给自己这样一个时间,无条件给自己正安抚。
于是我写下了自己这些优点:勤劳,善良,勇敢,坚持,坚强,上进,努力,体贴,温柔,好学,自律,真诚,值得信赖,文艺,浪漫,整洁,秩序,优秀,有创意,有行动力,说到做到,心灵美。
很多小伙伴说:原来我这么好。
我也是这种感觉,写完,我还是不相信:我真是这样的人吗?我真的有这么好吗?大部分时间,我都不知道自己有这么好,我也看不见自己这些优点,有的都是对自己的批判,负面评价,甚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这些批判,负面评价,就是爱的杯子上一个个的破洞,陈老师说,无论往这个杯子里倒进来多少爱,都是会漏掉的。因为这些洞,学习再多的好方法,好工具,都是接不住的。
为什么不能正向地看待自己,或者客观地看待自己?为什么我对自己的评价很少是正面的,积极的?为什么说出自己的优点,或者别人夸赞我的时候,会怀疑,会忐忑不安?这背后的信念是什么?
看到出生的那个影片,精子与卵子的结合,告诉我们:我这个小小的生命就是一个奇迹。我不是随随便便就来到这个世上的,在亿万个精子中,我胜出,成功地与卵子结合,在妈妈的肚子里,成功被孕育。我能来到这个世上,投胎为人,不是机缘巧合。
上面这些优点,也不过是小小的一部分我,即使没有这些优点,我的生命还是一样的珍贵,我的生命力是如此的强大,我有什么理由觉得自己很“弱”呢?我是如此的幸运,生而为人,我还有什么理由觉得自己很“惨”呢?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去往何处?这是一生的功课,我现在才开始学习,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比什么都重要。如果能教会孩子这件事,我觉得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
觉察日记-第10课6
陈老师在最后一节课,开玩笑说要写一本书,名字就叫:不要做一个好妈妈。
虽然是玩笑话,但我心里却在鼓掌叫好:这个书名太好了,这个观念太棒了。
回想自己怀第一个孩子,我就在心里说:我一定要成为一个好妈妈。然后看很多的育儿书籍,上很多的育儿课程。和孩子有了矛盾,就会痛苦自责:因为我不是一个好妈妈。那几年,我所有的学习就是为了成为一个好妈妈,但我所有的痛苦也源于:我不是一个好妈妈。
我每天都活在“一个好妈妈”的所有细节和琐碎里,却迷失了自己。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培养一个怎样的孩子,所以育儿专家说这个好,我就这样做。这样做不好,我就去改变自己。
陈老师说:不要做一个好妈妈和好妻子,你有很多的角色,有自己笃定的路要走。所有家庭教育以外的书籍都可以去看,去学习,去好奇。
把自己从固有的角色里解绑出来,不再因为这些标准而为难自己,原来我还可以这样做,这样想啊,好像内心开阔起来,像是从一个坑里爬出来,站在了山坡上。
谢谢陈老师带给我这么多的启发和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