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最重要是有真感情。感情是自己的,不需要理会世俗眼光,最重要是个人感觉,自己开心,又无损他人,对一切闲言就不用理会。
——张国荣
颜值、专业和善良,越简单的字眼,追求起来越是艰难。
相貌是父母给的,但30岁后相由心生。
专业是自己攻的,且有技与艺的分界。
善良是邪恶的血亲,能终其一生与之言和才能说问心无愧。
很多人说,2003年张国荣去后,香港再无巨星,是或不是明眼人自有分晓。
经历过“谭张争霸”,1989年退出歌坛的张国荣,在《阿飞正传》的机缘巧合下开始专攻电影。从偶像到艺术家,从白马王子到宁作我,从一入奸门深似海,到哥哥偏从海上来,张国荣用27年的演艺之路彻底活出了自己的那颗赤子之心。这在关系复杂、人情冷漠的娱乐圈,可用不可能的可能来形容。
不入帮派,不压新人,不做坏事,试问在娱乐圈有哪个人可以从内心到言行真正地做到?
作为一名后荣迷,我已经记不清第一次翻看张国荣画册是2003年还是2004年了,但翻看后却留下了莫名的东西。我不是跟风的人,在火车上看到中年男人的手机里,传来《倩女幽魂》的铃声,当时竟然还会笑其俗气,却远不解歌曲之味。在KTV里年少轻狂地唱着张国荣的歌曲,却不晓得自己的粤语渣到让现在的自己想倒带删去那些记忆。
作为泛90,青春是属于周杰伦的,当我死死地抓着周杰伦不放时,周杰伦就成了一个长不大的象征,事实证明周杰伦确实成为了青春的符号,缓解了很多青春苦闷,但青春一把易冷焰火,我为此温灰良久而不自知。
是的,周杰伦保持着低龄化的形象控制,或者说他本身就是拒绝由技进艺的,歌曲技巧远大于意义和艺术价值,电影,就不说了。如若一直如此,技巧再高,也突破不了匠人之圈。
而张国荣,是一个永远在成长求变,并逐渐发现自我,追求自我,终于从小鲜肉偶像磨炼成艺术家的伟人。这其中的秋冬春夏比他的电影更色彩纷呈。
“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
今天我们追忆张国荣,除了在媒介发图、忆事、一遍遍重述电影情节,是不是更应该将张国荣作品真正的艺术价值和为人的真善美用心挖掘出来呈现给下一代人?
我个人觉得这是媒体尤其是自媒体人如要写,就应当去写的两个方向,也是其责任所在。
爱,就拿出行动;迷,就迷出深度。
后荣迷不必经历“谭张争霸”,不用让哥哥来“偶像埋单”,这是双方之幸。
但我不希望如此不世出的完美之人,再经历一次他所无法知晓的浮躁的和肤浅的纪念。
那无异于对在天堂上的哥哥的再次伤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