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 我好久不见的家人们,近来可安好?可曾按时吃早饭?可曾倾听叶间的蝉鸣?可曾望着傍晚的天空发呆?可曾早睡?可曾舒颜欢笑?朋友们,生活是自己的,舒心便罢了。
我近况甚佳,略显忙碌。暑期伊始,偶有担忧着将来,不晓深浅,前路迷蒙,却也迈着愈发坚定的步子,往前赶路。前路是何路?走一走便知了。
今日休沐,和姐妹一起去看了《长安三万里》。不知晓旁人评价如何,我只觉得恍惚之间,我仿佛看到了那个盛世,香烟馥郁,箫鼓喧阗,王孙贵胄,布衣平民,那般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君们,一身傲骨,恣意风流,也看见了饶是那样一个锦绣繁荣也会满目疮痍,镜中花水中月,不知是梦。
我觉得这部电影让我感触特别深的地方就是,画面中一片锦绣山河,却总是觉得很落寞,我想大概是有遗憾吧,剧中人有,剧外人也有。当王维、崔颢、岑参、王昌龄、张旭、李邕等一连串的名字被提及时,真的不得不感慨,好一个精神文明达到鼎盛的大唐!如果出生在那样一个时代,真不敢想该是有怎样的才华,才能在唐宗面前夺得青睐。然而纵然是这样一个开放包容的朝代,也仍有许多报国无门的遗憾,不看能力看出身,一个“商人之子”、“落魄之后”打碎了多少少年郎的张扬意气。本该是疆场御敌的高家枪、裴家剑,却靠讨人欢心而博得机会,十年又十年的韬光养晦,好好的一个少年郎君已然熬成了鬓间花白的老者,满腔热血无处倾诉。至此,我方然有些理解了李白为何还是选择了入赘。“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可本是广纳天下贤才的唐朝,也终是缺了少年的机遇,只差一个机遇。然“时势造英雄”不无道理,当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曾经的繁花锦绣转瞬成灰,曾经意气风发的诗人们纷纷走向了落魄、走向了流离失所。而始终不愿追随“风流”的高适,反而在乱世里逐渐实现了曾经的抱负与理想。盛世需要才子佳人点缀,乱世需要英雄捍卫。他们的一生走了很多路,却终了却于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
只管往前走罢,你心中的一团锦绣,总有脱口而出的一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