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预见遇见实体杂志美文,《没有老板的店,都是老板娘》―西米

预见遇见实体杂志美文,《没有老板的店,都是老板娘》―西米

作者: 426c8c5ec569 | 来源:发表于2016-10-25 10:24 被阅读0次

    小饺子面馆以其小饺子出名,位于本市郊区的一条小吃街,面馆是李光头在被厂子开除后走投无路时开的店,创办初时为路边小摊。李光头家连厨房都没有哪里懂什么做菜做面,当初就抓起面团来乱搓几下,顾客因吃惯了面条粗细匀称的面条,头一回吃着这有粗有细,可粗可细,忽粗忽细,上头粗下头细的面条,倒也新鲜,也不细尝其味道,就疯狂告传此面摊面条好吃得不得了,不正是当下时兴与众不同的个性吗?这不光在年轻人圈里时兴,年纪大了的人为了佐证自己年轻也加入了这个“时尚潮流”。

      毕竟人即俗人,都是韩寒口子的《第三个人》。

      再来说说他们馆里的特色——小饺子,说起这小饺子,吃过的人没有一个不说好,它小巧玲珑晶莹剔透口感独特,所有来店里的人,不管男女老少,天南地北,头一件事儿,上一盘小饺子,特色嘛,总得尝尝。

    吃的人哪里知道创此特色菜的艰辛。话说当时下岗的李光头生活穷困,连他们家门口垃圾站的流浪狗都不忍直视,好不容易四处借了些钱开个面摊,总得想想法子消减开支,做这饺子不能乱来,于是李光头家的饺子面少肉少,形状各异,这真不是光头追求什么个性,关键还是技术不过关,一般都是一手捏一个,有的捏的力气大了些便小了,反之便大了。

    有一天,一老头从乡下往城里去,路过光头这面摊,看到这奇形怪状的饺子还以为是城里的特色,要了碗饺子,吃时看到饺子实在小的不像话就问光头“诶,青年,你这饺子咋这么小哇?”从来没有人问过光头这个问题,这里的顾客都觉得这是一种光头面摊特有的文化,像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一样。光头虽没遇上人问,倒也早想好了回答,只读了二年级的他不懂什么未雨绸缪,只是觉得面摊名气大了总有人会问,就像老家耳聋眼花的妈妈小时候给讲的那样,走多了夜路总会碰见鬼。“老人家,我这饺子就叫小饺子,是我们店的特色,这城里人都爱吃呢,你上来也算享了口福。”

      老人家懂事地点点头表示懂了,便付了在老家够吃十碗大饺子的钱挺起驼背傲娇地走了。

      另一日,这小街巷子口来了辆比拖拉机还庞大的车,街上的妇孺老少都跑过去围观,像往常围观巷口车祸一样,国人嘛,爱热闹。有读了一年级还记得老师教的几个字的小孩(二年级以上的孩子因为接受了比较正统的中国化教育,也多识了几个字,早就不屑和一年级的小朋友跟着妈妈到处凑热闹了,这也是读书的好处罢。)大声宣告说“这是电视台的车”。这话很受用,围观的人一下子就炸开了锅,从安静的围观者成功进化为多见识的议论者,有人说“早就看出来了这车不凡”“这一看就是电视台的嘛”“哎呦,这电视台的车就是金贵”。

      被堵在车里出不来的记者们尝试了几次开车门无果后,比较彪悍的司机大人,狂摁了下喇叭,妇孺们都吓得退了几步,记者方脱身下了车。

      记者挤出人群向巷子里挤去,大伙儿也簇拥着挤进去,一米宽的巷子顿时塞满了人,妇女们一般无聊就爱看电视,十几寸的黑白电视看得连碗也逼着没有灶台高的女儿去洗,孩子们也爱看电视,虽然不懂电视放的是什么,所以呀,这电视台的人来了,可得好好抓住这祖上修来的机会,上一回电视,也对得起这些年看过的电视了。

     未完待续

    本文发表于《预见遇见》实体杂志2015年版第四期,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预见遇见实体杂志美文,《没有老板的店,都是老板娘》―西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ldr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