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书,我们开始明白:一个人的真正成熟和如释重负,并不在于功成名就那一天,而是从懦弱走向勇敢,从一直躲闪到有勇气直面的转变瞬间。
这本书,是一场生命的自我救赎。也即一段从罪恶到惧怕,从逃避到接受,从接受到面对的注定躲不开的宿命,是我们穷尽一生都在苦苦追寻的闪耀着人性光芒的醒悟,是经过不幸洗礼之后终于敢于再次直面人生的必然成长。
(一)
在宗教和等级秩序森严的故土上,尖锐的风吹打着阿米尔和哈桑热烫的脸颊。
面对无法改变的社会现实,他们在一步步退后,退到记忆深处,退到暗无天日的深渊巨口。
战争,逃亡,辗转,背叛,自杀,寂静曲折的回归之路;后悔,遗憾,愧疚,救赎,淬火涅槃的重生曙光。
哈桑的一句“为你,千千万万遍”,贯穿他人生的每一次起落;这一句,响彻整个时代天空的誓言,促使阿米尔完成人性的回归。
(二)
哈桑,从不用抬头看风筝,不用追逐风筝的影子,就能准确的知道它的轨迹,准确知道会落在哪里,因为他的风筝在心里。
他想追寻的也许是自由,也许是忠诚,也许是爱。
他愿意为了它遍体鳞伤,不顾一切,甚至拼出生命的代价。
顾而思之,而我们的“风筝”又在哪里?我们愿意为心中的“风筝”努力到何种地步?
我想,我们的“风筝”也许是理想,是亲情,是自由,也会是救赎。
(三)
于无声处听惊雷。
书中几乎没有一处对于战场血肉横飞惨象的描绘,没有对枪林弹雨进行无限夸大,但又处处可见崔巍的墙壁,凄凉的街道,悲戚的行人和恤孤院。
重回故土的阿米尔,眼见的是破败的面目全非的被子弹炸毁过的草屋,以及散乱的饥饿贫穷的人们,那一双双透着深深绝望的深陷的眼窝。
阿米尔那一颗因愧疚而千疮百孔的心在此境中更是疲惫不堪。
有时候,让我们心生感慨的并不是某一个小城所有的样子,只是因为这里是我们生活过的地方。
也许,小城里某一条破旧的街道,听到的某个声音,嗅到的某种香气,看到的某个人,都会让我们瞬间涌出一种暖流,那一份承载着太多力量的感情,在全身热辣翻滚,这应该就是故乡的意义吧!也正是这种来自故乡的回忆和力量,鼓舞着阿米尔继续完成自身的人性回归。
(四)
情节的曲折和个中感动,都需要我们亲身去书中领略。
拙笔一篇,只谈自我,不言大义。
我承认,也许并未对文中的深意提及半分,但至少,写我所想,诉我所言。
关于追寻,关于救赎,关于回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