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再读《追风筝的人》

再读《追风筝的人》

作者: 诗雪晴 | 来源:发表于2018-11-10 20:38 被阅读0次

合上书,我们开始明白:一个人的真正成熟和如释重负,并不在于功成名就那一天,而是从懦弱走向勇敢,从一直躲闪到有勇气直面的转变瞬间。

这本书,是一场生命的自我救赎。也即一段从罪恶到惧怕,从逃避到接受,从接受到面对的注定躲不开的宿命,是我们穷尽一生都在苦苦追寻的闪耀着人性光芒的醒悟,是经过不幸洗礼之后终于敢于再次直面人生的必然成长。

(一)

在宗教和等级秩序森严的故土上,尖锐的风吹打着阿米尔和哈桑热烫的脸颊。

面对无法改变的社会现实,他们在一步步退后,退到记忆深处,退到暗无天日的深渊巨口。

战争,逃亡,辗转,背叛,自杀,寂静曲折的回归之路;后悔,遗憾,愧疚,救赎,淬火涅槃的重生曙光。

哈桑的一句“为你,千千万万遍”,贯穿他人生的每一次起落;这一句,响彻整个时代天空的誓言,促使阿米尔完成人性的回归。

(二)

哈桑,从不用抬头看风筝,不用追逐风筝的影子,就能准确的知道它的轨迹,准确知道会落在哪里,因为他的风筝在心里。

他想追寻的也许是自由,也许是忠诚,也许是爱。

他愿意为了它遍体鳞伤,不顾一切,甚至拼出生命的代价。

顾而思之,而我们的“风筝”又在哪里?我们愿意为心中的“风筝”努力到何种地步?

我想,我们的“风筝”也许是理想,是亲情,是自由,也会是救赎。

(三)

于无声处听惊雷。

书中几乎没有一处对于战场血肉横飞惨象的描绘,没有对枪林弹雨进行无限夸大,但又处处可见崔巍的墙壁,凄凉的街道,悲戚的行人和恤孤院。

重回故土的阿米尔,眼见的是破败的面目全非的被子弹炸毁过的草屋,以及散乱的饥饿贫穷的人们,那一双双透着深深绝望的深陷的眼窝。

阿米尔那一颗因愧疚而千疮百孔的心在此境中更是疲惫不堪。

有时候,让我们心生感慨的并不是某一个小城所有的样子,只是因为这里是我们生活过的地方。

也许,小城里某一条破旧的街道,听到的某个声音,嗅到的某种香气,看到的某个人,都会让我们瞬间涌出一种暖流,那一份承载着太多力量的感情,在全身热辣翻滚,这应该就是故乡的意义吧!也正是这种来自故乡的回忆和力量,鼓舞着阿米尔继续完成自身的人性回归。

(四)

情节的曲折和个中感动,都需要我们亲身去书中领略。

拙笔一篇,只谈自我,不言大义。

我承认,也许并未对文中的深意提及半分,但至少,写我所想,诉我所言。

关于追寻,关于救赎,关于回归。

相关文章

  • 再读《追风筝的人》

    国庆长假,我并没有去各种旅游景点,错开高峰期在第二天在深圳周边走了走,其余的时间选择宅在家里,窝在沙发上看看电视看...

  • 再读《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对于心灵的震撼绝非想象。 没有哪一本书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几次都需要捂住胸口按捺住那不断涌动的心。一直想...

  • 再读《追风筝的人》

    合上书,我们开始明白:一个人的真正成熟和如释重负,并不在于功成名就那一天,而是从懦弱走向勇敢,从一直躲闪到有勇气直...

  • 再读《追风筝的人》

    期年之后,再读胡塞尼的这本书,奇怪的是读书的节奏较之前反倒慢了些。 初读,可能关注的是人性的暗...

  • 错手放飞的风筝,我来追

    错手放飞的风筝,我来追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

  • 61/70-小控班-152-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再读《追风筝的人》 1 《追风筝的人》后半部分主要讲了成年的阿米尔从...

  • 追《追风筝的人》

    本周读书心得:一个三晚查课中偶然发现某班一男生手里拿着一本书全神贯注的读,直觉告诉我,肯定不是教科书,翻开书皮,我...

  • 狱司

    追风筝的人 for you , a thousand times over 是,我追

  • 云上的风筝

    云上的风筝在天上飞 思念的人儿在地上追 风筝随着风儿往上飞 柔声细语在说不必追 ………………………………… 四月四...

  • 《追风筝的人》:我追

    “为你,千千万万遍”,很熟悉的一句话,可我不知道来自于这本书。今日再次在这本书里相遇,像是久违的老朋友重逢:我自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读《追风筝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ldt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