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乏一些人,比较热衷于给自己下flag,用“远大的目标来证明努力的重要性”,以此来鼓舞自己来努力践行这个目标。起点是非常美好和值得称赞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部分人还是在半路就中止了这个目标。他们也会为自己找到一个很好的理由,例如,我如果不是太忙就肯定可以完成的;如果我好好复习,我肯定不会挂科的。类似于心理学上的“自我设限”:为自己可能将要遇到的失败、挫折找好理由,让自己心安理得得接受终将失败的结果,以维持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在自己眼中的形象。 因此,他们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了没有实现这个flag的事实。
结果呢,自己却是付出了时间,也付出了精力,然而最终的结果不仅是耽误了时间、精力,有劳而无获,而且如“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般让自己退步的。为什么说是退步呢?因为自己努力实现一件事结果因为坚持不了而导致失败,那么这个经历会给自己一个负反馈,这个负反馈会影响你的信念,会让你认为你这件事坚持不了,其他事情也有可能坚持不了。对于这方面的影响其实更为隐蔽,同时它的消极作用更为深远。
就像曾经一句经典名著里面的一句话那样,“她那时太年轻了,并不知道其实世界上所有的事情,早已在暗地里标好了价格。”同样地,我们太年轻,不知道轻易下决定会让自己尝到如此巨大的代价。
不妨设想,为什么轻易下的决定终将会失败?
例如,水是从高处往低处流动容易还是从低处往高处容易?一个打扫房间卫生以使它整洁容易还是不管不问让它变得脏乱容易?大家都会毫无意义地同意水从高处往低处流动容易,房间变得脏乱容易。即,难和易之间,正常人都会倾向选择容易的。这是人之常情,也是合情合理的。
同样地,下一个决定容易,还是分析这个决定相关的事情容易呢?例如,说下决定准备考法律执业资格证容易,还是说去分析法律执业资格证这场考试要考多少本书(刑法、民法、行政诉讼发、行政复议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每一门知识的特点以及思维结构(如刑法:做了什么行为、导致了什么结果、这个行为导致这个结果应该判什么罪)、考试时间、自己的复习时间等等多方面情况来得容易?
我想,答案也同样也是毫无疑义了,下决定相对容易。且下一个决定只需要心里上为自己设想出足够的理由来说服自己,鼓舞自己,让自己充满鸡血和正能量就可以了,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下决定。
但,往往越是如此,越是在为之后的失败做好的铺垫。
当他们开始上路并逐渐感到吃力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并不能走下去。因为,上路之前,没有料想到途中会下雨,结果淋湿之后只好原途折返。同样的,轻易下一个决定,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和认真衡量自己的情况,坚持了一些时日才发现自己动力不足了坚持不了、或是自己不适合做这个所以坚持不了、或是太忙所以坚持不了。
因此,轻易下一个决定,往往都会失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