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证预言的概念一开始听到就感觉很熟悉。沉思良久,突然想起从高中英语课本中接触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到大二时接触到的一些朋友,总将“吸引力法则”在我身边强聒不舍,今天的“自证预言”跟上面两个心理学效应的差别并不是很大,所以于我而言,这个算是旧观念改头换面,重新露了个脸吧。
对于以上提到的三个理论,我把它们都归为一类,称作积极的心理暗示。一直以来我相信每个人身体里住着两个我,一个在外抛投露脸,呈现出被大多数人所看见的性格,另外一个存在于自己的内心,你不去叫他,他是万万不会露脸的。在心里的那个“我”,是一个人潜力所在,是一个人要突破自己时必须唤醒的。表象的我,会参与社会化,会在和他人进行社会互动的过程中,慢慢转变成社会人。社会人很勤快,一天到晚在改变,内心我则很懒以至于你也许使劲喊他,他都没反应。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突破极限,激发潜力总要费点心。那么对于这两个“我”而言,积极心理暗示的作用是什么呢?是的,唤醒内在的我。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有早起困难症的人,搞了七八个闹钟,头天晚上睡觉还告诉自己明天早上一定要早起,结果第二天,不是起不来,就是起来没精神。原因就是本质上你是抗拒起床的,借助外力辅助是因为内心里你不相信自己会按时起来,或者你认为自己根本起不来。这时候,其实你就对内心的那个我做了否定评价,潜意识中你认为那个潜在的“我”,不可能给予你足够的起床的动力。试想当别人对现实中的你做出否定评价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你就知道为什么最后自己没有足够的动力起床了。
我一直觉得传言中达芬奇一天睡两个小时,每次20分钟,分配成多次的情况是有可能的。就像我相信人大脑的潜力无穷一样,人的其他身体组织也一样拥有无穷的动力。但是很可惜的一点是一直以来“保证充足睡眠”的说法在我的脑子里扎了根,高三的极限是每天四小时,不午睡,坚持上一周,每天极其亢奋。生了一场病之后就被吓怕了,觉得大约所谓的科学作息的说法应该也有其合理之处。认可一天只睡五小时实在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见过每天凌晨两三点睡凌晨六点起还仍旧精神百倍,神采奕奕且坚持了几十年的人,所以跟内心的我进行沟通时,很容易就过了那个“我”那一关。但是让我每天睡三四小时甚至不睡觉,我很快就会联想到当生病的下场,前车之鉴,也算是间接给自己设限了吧。
我无谓说什么自证预言,因为我觉得任何所谓的心理学方法有效的前提是相信,其次是接纳。这个过程的本质是认识到内在我的存在,认可内在我的潜力和能力。就像在早起的问题上,首先是跟自己进行沟通,其次请绝对相信自己能够做到,醒来不醒来跟外力无关。人是有意识的生物,受制于外物实非我愿。
用两个小人来理解自我之后,我们很容易就发现,人的心,脑,身之外是还有另一种存在的,对世界是有灵魂的这一句话我也是深信不疑的。唯一好奇的是,不同的人的内在我,是否也能在另一个世界里用他们特有的符号交流?那个世界又当如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