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总会遇到挫折与创伤,有些会自动痊愈,有些会造成心结,有些则像砂入蚌壳,最后凝成美丽的珍珠。
困境使人成长,发挥潜藏的才华,正是因祸得福。
早日自我觉醒,以单纯的、开放的心迎向前程,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01 小事即是大事
只要自己在意,小事即是大事。
耶稣说:凡是在小事上忠信的,我必在大事上重用他。由小见大,不仅是宗教家“观心”之法,也是我们自我要求的原则。
人若立志做大事,可能终身无法如愿;若是立志把小事做好,则随时随处都有机会。
问题在于“心”是否定得下来。无数小事积成大事,等到大河决堤时,才发现原来起因只是小小的缺口。滴水如何可能穿石?正是累积的耐力造成的。
华山上,总有人请教挑担的樵夫:这一千多阶梯子,怎么走得上去?
樵夫的回答很简单:什么一千多阶梯子?我每一次只走一阶!

02 由不完美见完美
由小见大之外,还要进一步“由不完美见完美”。
世间万物各有特色,若是定下美丑标准,则麻烦大矣。
换个角度来想,若有敏锐清晰的观察力,见出平凡之物的特色,那么缺陷或不完美很快就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欣赏与品味。
所谓“境由心造”,是描写艺术家创作的过程,又何尝不是我们可以借鉴的智慧?
这不是主观上个人的一厢情愿,而是客观上万物的真实条件所具备的。
凡是存在之物,既然存在就有其存在的理由,就可以成为我们认知、意愿及审美的对象。
其前提则是除去世俗的功利之心与美丑标准。
因此,学习“由不完美见完美”,正是涤清尘虑的好办法。
03 主观对人,客观对己
与人相处是难度更高的挑战。
除了认清自己与周围的人之间的适当关系,也要容许这些关系像有生命一般地成长或衰退。
对别人要主观,对自己要客观。
所谓对别人“主观”,是指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把别人当成自己。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此一态度的延伸表现。
至于对自己“客观”,则是要由别人的角度来评估自己的所作所为。这时不妨严厉一些,或许自己会因而逐渐改善。
人有意识,这是天生的资产,如果善加开发及应用,将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
因此,真正成功的人生,不在于拥有一手好牌,而在于把一手坏牌打得可圈可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