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了几篇小文,基本都是被转为仅自己可见。原来偶尔会看到一些网络大咖说,一篇文章修改了七八次,换掉了多少敏感词,还是发不出来。一直没怎么有感觉。这回轮到自己,就觉得很奇怪了。
有时候会检查检查,看看到底哪里犯了忌讳。但检查来检查去,也不知道哪个词哪句话触碰到了哪根敏感的神经。
想起有不少公众号发文章的时候,使用大量错别字,用谐音、错别字,或者拼音、图片等来代替正常的文字。为了发声,为了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些人真是煞费苦心了。只是难为了读者,需要猜,需要蒙,需要联想与拼凑才能读完一篇文章。不知后人看了类似的文章,会不会把这当成文字的活学活用?
有时我会揣摩这样做的人的动机和目的,究竟为了什么才会这么敏感,这么风吹草动都受不了。可能每个层面的想法不一样。也可能最上层的人并不知道有人这样做?是不是都是执行的人草木皆兵?我不知道,做出这样的决定,执行这样的决定,得需要什么样的价值观,需要什么样的决心。
不管怎样,这事实实在在地发生了。你的文字就是不能出现那些敏感词,就是要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审查,只要有敏感词,只要让某些人觉得不舒服,那就会被“只能自己可见”。
有时我想,是不是“只能自己可见”还是一种稍微温和的做法?好多文章是直接就“404”了的。当然,“只能自己可见”是我自己用自己的账号登录简书自己看到的,是不是别人看这文章也会是“404”?
细细回忆,发现我想的太天真了,实际上“404”情形,起码别的读者可以看到题目,只是点开题目进去之后是一片空白,空白的中心显示“404”,而在简书上,如果一篇文章被“只有自己可见”,如果不是你事先发过文章的链接给别人,别人连题目都是无从看见的!
我去度娘搜了搜“404”,度娘是这么描述的:
404,是一种HTTP状态码,指网页或文件未找到。HTTP 404或Not Found错误信息是HTTP的其中一种“标准回应信息”(HTTP状态码),此信息代表客户端在浏览网页时,服务器无法正常提供信息,或是服务器无法回应且不知原因。
遵循的理念:提供简明的问题描述,消除访客的挫败感。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辅助访客完成访问目标。提供个性化的友好界面,提升访问体验。
原来显示“404”还是为了“提升访问体验”!真是涨知识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