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7-12-31

2017-12-31

作者: 平凡好 | 来源:发表于2018-01-07 18:34 被阅读0次

             忆往事五(2)

        今天是2017年12月31日,是17的最后一天。不知不觉中,一年的时光又匆匆的离我们远去,就仿佛像手中的沙子一样,即使抓在手中也会从手指中间流失。像歌词中唱的一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每一年的年底,我觉得有些事情更容易让人感伤,愁愁愁愁白了少年头,更何况人到中年。但是当2018年1元1日来到时,仿佛一切的不愉快和烦心事,都随着17的结束而烟消云散了。新年新气象,在这里祝大家体健康,学业有成,事业顺利,青春永驻,大吉大利。

        在馆驿街跟爷爷奶奶学做生意,往简单了说四个字低买高卖,但是生意中的个中奥妙,实际操作起来,可能就会让人学习一辈子的了。做生意的过程中,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实际上也是学习如何操作人际关系,同时也是自己学习理解转化吸收一个过程,提高自身修养一个机会,这种事在学校可没人教你。

         一开始,跟在奶奶后面,搬搬货,认识一下什么货叫什么名字。慢慢的,大约有两三个月吧,什么货叫什么名字在什么地方放着,就基本上清楚了。刚开始的时候,周围的邻居都好奇的问奶奶,从哪里雇了个干活的小孩。奶奶经常笑着说,没花钱,自己的孙子。那个时候奶奶的小儿子,也就是我的四叔,他在重汽上班,那几年厂里效益不好,在奶奶这里上班。因为奶奶这里管吃管喝有烟抽,月底发工资。噢,奶奶的女儿,我老姑也在这里,她是济南造纸厂的,就是现在中恒的位置,一直在家待岗,一直到退休。姑姑也挺不容易的,自己一个人把儿子带大。我自小便与这姑表弟一同长大,关系也很亲近。我一开始是学徒工,没这待遇。我那时候也单纯,对工资没什么概念,有吃有住挺好。

         奶奶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人,她老人家信佛,相信好人有好报。每月逢初一十五,便摆上香炉置好贡品,焚香祈福,过年过节更是如此。家里的生意都是奶奶说了算,奶奶这个人,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是脑子非常好用。什么货进价多少钱,出货多钱,算账张嘴就来。即使今年她老人家86岁了,算账也不输当年。我的爷爷比奶奶大一岁,曾经是重汽的老员工。那时候兴顶替,我爷爷为了让我小叔顶替上工作,不到退休年龄便提前退休了。爷爷退休前已经是车间主任了,但没办法,只能忍痛割爱了。爷爷一辈子勤勤恳恳,老实本分,任劳任怨。如果把爷爷比作一头老黄牛,那奶奶就是那赶牛的人。他们那辈人吃得苦下的力,如此之多,是我们这代人无法想象的,他们对于家庭国家的巨大的无私的奉献,是无可比拟的。没有老一辈的不计报酬的无私奉献,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那代人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不断的学习。我在生意上也越来越顺手,成为奶奶的左膀右臂。那时候进货送货都是我骑着人力三轮去的。去老火车站货场拉草垫子,一种从安徽芜湖发过来的手工产品,圆的直径8厘米到65厘米,就是馒头房包子铺当笼布使。最恐怖的还是骑着三轮车去拉竹竿,从馆驿街到西绕城高速,去时空车两个半小时,回来拉上十根大毛竹,一根毛竹八九米长,鲜竹子一根三四十斤,自己得去垛起来三四米高的竹堆一根一根的翻来覆去的挑,要尽量笔直的,要匀称的,上下头差不多粗细的,要鲜绿的,这是个要技术的力气活。挑好竹子后,再用木工锯锯成六米长,然后装车绑好,回家路上三个半小时。那时候的我二百三十斤,三轮车的脚蹬子一年也要蹬坏四五副。年轻真好,浑身使不完的劲,即使累了,休息一会,便可满血复活。我也愿意出去,可以捞点外快(零花钱)。一趟也就挣十块钱吧,我一般是买军事书刊用了。

            那几年的生活简单而快乐,无忧无虑。这可能就是没结婚之前,最好的单身生活了吧。再次感谢我的爷爷奶奶对于我的教育养育再造之恩,再次跪拜叩谢,下辈子还当你们孙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7-12-3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loa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