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个朋友在做完面试辅导之后,问了我一个问题:感觉自己这几年没啥进步,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我经常跟职场人提一个问题,每年除了上班之外,一定要做三件事:
1、重新修改下自己的简历
2、去一两家公司去面试看看
3、找一位行业大牛进行虚心请教
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工作七八年了,现在都不敢辞职找工作了,内心胆怯得很,即使去面试了,感觉也回答不好面试官的问题。
然后怨天尤人,抱怨说明明自己都做过这些工作,有实际操作经验,只是表达不好,别人为什么不给自己机会。
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有些时候,会表达也是工作能力的一种,企业在进行内部培养人才的时候,不是先把你放到更高的岗位上,让你慢慢锻炼达到要求,而是要求你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前锻炼好,具备更高层级的能力标准,才会给你机会。
在职业竞争中,获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专业能力达标,这也仅仅是门槛条件。
每年做三件事的目的,也就是让自己与外部市场进行一个对比,到底自己还欠缺哪些经历,乃至于经验。
在更新简历的时候,如果你发现一年下来,岗位业绩描述和项目经验,没什么需要修改的,那就要自我警醒了,说得不好听,这一年,你在原地踏步,甚至倒退了。
去面试的时候,发现很多想说的就是感觉表达不出来,那说明你平时缺乏思考和总结,没有对过往经历进行提炼和升华,表达自然会平平淡淡。
请教行业牛人,可以静下心来,聆听下前辈的智慧,他对行业,他对职业的认知,他思考问题的维度和逻辑,我如何去借鉴?
专业能力达标了,还不够,想要获得职业竞争的胜利,还需要展现出你的差异化能力。
三个人面试,最后没有选择录用你,但是在面试中,感觉自我良好。
五个人参与内部晋升,自以为胜算满满,最后又是别人。
其实这就是,你不具备明显的差异化能力,你不突出,有一个突出的,所以没有你的机会。
差异化能力的锻炼方式,一是获取知识,二是刻意练习。
很朴素的道理,但是有很多人意识不到。
外界的知识,怎么为你所用?
有本书叫《知识的边界》,详细阐述了知识获取途径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知识,从原来的以有限的书籍为载体,单向示人,到现在的网络公地,人人皆可参与,实在是产生了太多的不同。传统形式中,权威专家得出的理论即被公认为真理了,而现在人人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无限的网络中探讨,人们的思维方式,思考体系,都会发生改变。这种思维的升级,来自于看更大世界带来的更高眼界,来自于和各个领域牛人的交流碰撞启发,来自于思考后的思维迭代。
从积极方面来说,网络带给我们很多的便利,运用网络获取信息比在家里的书架上找书还要方便,信息庞杂,最好因须使用,否则容易迷失在无穷的链接里,最后都不知道时间去了哪。
简单来说,现在网络都是开放的,每个人获取知识的机会都是均等的,在这种情况下,对知识的思考后的思维迭代才是重中之中,单纯的复制,已经没有任何竞争力了。
思维迭代的本质是创新,不是从0到1的创新,而是更提倡整合后的创新。
所以,想要获取更多优质的知识,需要先进行主题式的搜集,再进行应用层的整合,然后充分思考后进行知识的迭代,最后进行实际应用。
一个人的进步,是需要一些压力的,为什么说在互联网行业进步比较快,因为压力啊,今天下午开会,今晚就得出方案,还得改完一遍又一遍。
如果你所在的公司,没有给你压力,那你就要自己给自己压力了。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输出,输出决定输入。
这里推荐学习五步法,学习-思考-行动-教授-盈利(产生结果)。
所有不产生结果的学习,都是耍流氓,浪费时间,知识只有经过思考后,形成你的方法论,然后刻意练习去行动,直到自己满意,再教会一个不懂的人,最后对你的职场产生正向结果,才是对你有用的知识。
回到主题,怎么努力才能在职业竞争中获得胜利?
先达到门槛条件,在刻意练就差异化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