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徕 2023/3/6
很小的时候就听姥姥说过:“女孩子吃饭握筷子时,手离筷子头部越短,结婚后的家离娘家越近。相反,握筷子的距离越长,离妈妈家就越远。”后来上学后也听我的很多同学都说过这样的话。

有一段时间,我先生出差,和女儿两个人吃午饭。说起了握筷子距离的长短,会预示着女儿将来工作的地方,离爸爸妈妈是远还是近。女儿还小,她不想这么早就体验与爸爸妈妈分离的感觉。
于是,每次吃饭我刻意观察她的小手,握筷子的手总是握的短短的。告诉她太短了会不舒服,她偏不听,嘟着小嘴说我要离爸爸妈妈近近的。我开始后悔了,懊恼自己为什么要和她讲这些呢?真是不应该呀!叹了口气,只得由她去了!
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在得知这个事情后,也是把筷子握的短短的,生怕多出来一点就要和爸爸妈妈分离似的。那时候的我们,紧紧的跟随着父母的脚步。渐渐的我们长大了,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想要更多的自由!
慢慢的我们也迎来了叛逆期,有时候会很烦恼父母的唠叨和管束。想要逃离家的心思越来越重,筷子握的也越来越长了!只是爸爸妈妈忙于生计、以及家中的弟弟妹妹,可能无心注意到我们的心里变化。
后来想尽一切可能去学习,报名离家最远的学校。于是,踏上了一年才回两次家的列车,奔向了远方。开始会不适应,慢慢的我们习惯了所在城市的车水马龙,想着有一天毕业了也可以留下来。
当我们自己做了父母,开始体会到了爸爸妈妈的不容易。城市的辛苦奔波,也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冷静,少了年少时的冲动和叛逆。
我们开始想念出生的家乡,
想念那里淳朴的亲人。
想念年过半百也已有了很多白发的父母,
也想念许久未见的兄弟姐妹!
想起年幼不懂事时的自己,
想起说握筷子的故事的姥姥,
也相信原来谣传是真的。
不禁得笑出了声,即使没有“握得很远的筷子”的故事,我们大概也会离父母很远吧?因为人是跟着自己的心走的,并且不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吗?
这周五晚上在看到女儿握筷子,发现比去年“长”了不少,当时自己还懵了一下。“难道小姑娘的叛逆期来了?她有了想要逃避妈妈的想法?我是哪里做得不够好了?给她太大的压力了?”各种猜测充斥着我的大脑。看吧,父母总是在遇到有关孩子的事情,就会不知所措!
当时并没有直接询问女儿,毕竟也不是什么大事情。吃过晚饭后,我们两个来到家里的阅读区看书。过了一会儿,开始尝试的去询问女儿握筷子的事情。女儿开始还说没有呀,慢慢的开始和我讲。大概意思是上学期的网课期间,以及寒假,可能我对她管的太过于严格了,以至于让她对我产生了厌烦吧!女儿没有明说,只是说觉得有时候会有点烦。
对话结束后,我抱了抱女儿,亲了亲她并安慰到,妈妈以后会注意的。之后,我们只是各自看各自的书。手中拿着书,却一页也没有看进去。脑海里回想着女儿刚刚说过的话,再想想她握着的筷子,陷入了沉思。
学了关于家庭教育的课程,我改变了很多。只是有时候,我们很难考虑到身边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很难做到不过度关心孩子的学习。作为家长难免有些焦虑的,要做到不焦虑,那么我们还是要控制不过多关注那些让我们产生焦虑的信息、短视频。
经过这几天的反思,也发现了很多自身的问题。作为全职妈妈,我们似乎把全职妈妈当作了一种职业。总是觉得如果孩子不够优秀,说明我们很失职吧?于是,各种方式鸡娃,甚至还产生了各种鸡娃群。一群妈妈在里面讨论、交流经验。势必要与自家孩子斗智斗勇,掌握主动权。
我把女儿握筷子的情况起了个名字“握筷子效应”,当发现她筷子的长短变化后,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注意孩子的心里变化,适当的询问她的想法,慢慢的融洽彼此的关系。先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积极阳光的孩子,才是当下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因此,昨天晚上我毅然决然的报名了写作训练营的年度课程,虽然还有很多课程没有学完。只是还是想把更多的时间拿来提升自己,想通过一年的课程学习,让自己再多一项技能,也好抵御未来无法预测的风险和未知。
通过写作的学习和提升,发现自己最近心情格外好,20年前的写文梦想,也许未来也可能会实现呢?这些都是未知数,我想学习提升总是不白浪费时间和精力的。
妈妈们也可以用“握筷子效应”来试试自家宝贝,到底灵不灵,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齐帆齐商学院书评影评【第8期 第23篇1703字,累计39218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