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币车HIT(biche.yaofache.com)大V养成计划支持
前两天,在微信群里,有人推送了一个号称是可以通过声音挖矿的APP,宣称每天上传若干段朗诵音频即可获得一定数量的代币。
这个项目收集语音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做语言内容的分享,因此它的平台上也没有内容分享机制,它们号称主要目的是为了为语言识别技术收集资料,创立语音信息资源库。
说话也能挖矿?感觉有点不可思议吧?
这个项目是否可行,是否是空气币,不是本文的讨论重点。本文关注的焦点是现在市场上已经有大量各种“稀奇古怪”挖矿项目。
现在市场上写文章挖矿的,恩,这个还好理解;
有走路、跑步锻炼身体挖矿的;
有早起打卡挖矿的;
有上传个人身份信息挖矿的;
有开车记录行程挖矿的;
有上网络浏览网页挖矿的;
还有目前正在炒的打车也算挖矿的;
当然,也还有大量的什么也不用干,每天就打卡签到就是挖矿的。
面对这么多千奇百怪的挖矿项目,让人不免有一种“不怕想不到,只怕做不到”的感慨。
我们怎样来看这种项目呢?
除了引用常规的项目考察方法,如看项目的白皮书、团队、项目底层技术、项目开发进程等等,对于这种项目,我觉得还需认真研究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是否真实解决社会的某一个痛点
不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区块链项目就是耍流氓;没有实际应用场景的区块链发币就是为了割韭菜。
每个普通人的一言一行真的有多大的挖矿价值,这个是值得打个大大的问号的。
每个普通人的日常举动能够改变那些社会问题?
项目方是否提供了聚合单个个人数据汇集成大数据解决某个社会痛点的清晰、合理逻辑?
这些需要我们在考察项目时认真研究和分析。
2、是否足够保护个人数据隐私安全
如果上述项目的目的都是真正为了做项目,那么通过普通人日常的言行挖矿,其实质其实就是收集大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里,包含着你的个人身份信息、活动轨迹、言行举止,这些信息被人掌握了,你在他人的眼里就是一个全裸体的人。
因此,在看这些项目时,要着重分析他们是如何用这些项目信息的,是否有足够安全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是否有合理的监督机制。
3、如何变现
这种通过日常行为挖矿的项目,对个人来讲是没有成长价值(写作挖矿除外)极低,大量的只是简单机械的数据收集上传、签到打卡。
如果没有较好的变现通道,那么你的言行纯粹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裳,而且还要冒着个人隐私被泄露的可能。因此,没有好的变现通道,这种项目就不要学浪费感情了吧。
还记得李笑来在讲个人商业模式时,讲到第三种商业模式,就是收集他人低价值的注意力打包卖掉。现在想想,这种通过日常言行挖矿的项目不就是这种商业模式吗?通过一些廉价的甚至毫无价值的代币,收集大量的低价时间和注意力,再打包转手。
项目方获得了价值不菲的收入,但单个个体却没有多少收益。
因此,这种类型的项目,即便是真实的、不是为了割韭菜的项目,也不是一种合理的好的项目,每个人的言行在这些项目中的价值极其低廉。
要想有大的收益,提高个人的时间价值,才是王道。
![](https://img.haomeiwen.com/i8068539/9eceb2006447833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