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达利欧作为全球最富有的人之一,华尔街投资大佬,经营桥水基金超过40年,这本书是他原来在公司网站的一些分享,反响很好,所以现在整理成书。这本书是他人生经验之作。春节期间看到朋友圈有人推荐,身边人也在看,微信读书评分9分,豆瓣评分8.5分,所以就拿来看,一口气读完。有人说说写的很罗嗦,读不下去了,其实有点像《穷查理宝典》,有一些话好像确实是在反复中体会和受益,对我来说有很多受益的观点,分享最受益的是一点,关于头脑极度开放。
正好今年看到一个互联网大厂高管的微信文章也在强调开放、分享,而他自己也受益于这5年越来越开放的心态,和《原则》中异曲同工。书中反复强调了保持开放的意义,也给出了如何保持开放的建议。
承认自己有盲点
承认自己有盲点,并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其他人可能在某件事上比你看得更准,他们试图指出的威胁或机会确实存在,那么你就可能做出良好的决策。“求取共识”不吝时间与精力,在很多层面保持一致,才能有效运作。
区分头脑开放的人和头脑封闭的人
1.头脑封闭的人不喜欢看到自己的观点被挑战。
他们通常会因无法说服对方而感到沮丧,而不是好奇对方为何看法不同。他们在把事情弄错时会产生坏情绪,更关心自己能不能被证明是正确的,而不是提出问题,了解其他人的观点。头脑开放的人更想了解为什么会出现分歧。当其他人不赞同时他们不会发怒。他们明白自己总有可能是错的,值得花一点时间考虑对方的观点,以确定自己没有忽略一些因素或犯错。
2.头脑封闭的人更喜欢做陈述而不是提问。
头脑开放的人真诚地相信自己可能是错的,提出真诚的问题。他们还经常权衡自己的相对可信度,以确定自己应该主要扮演学生、老师还是对等者的角色。
3.头脑封闭的人更关心是否被理解,而不是理解其他人。
当对方不赞同时,他们通常会认定自己没有被理解,而不是想想是不是自己没有理解对方的观点。头脑开放的人经常觉得有必要从对方的视角看待事物。
4.头脑开放的人知道何时做陈述,何时提问。
头脑封闭的人会说类似这样的话:“我可能错了……但这是我的观点。”这是我经常听到的一种典型暗示。这往往是一种敷衍性的表态,人们借此来固守自己的观点,还感觉自己是开明的。如果你的陈述以这样的方式开头——“我可能是错的”或“你不一定信我的话”,那么你最好接下来提一个问题,而不是做出一个断言。。
5.头脑封闭的人阻挠其他人发言。
如果在对话中一方看起来不给对方留说话空间的话,他就可能是在阻挠对方说话。为了应对这种阻挠,可以实行我之前提到的“两分钟法则”。头脑开放的人总是更喜欢倾听而不是发言。他们鼓励其他人表达观点。
6.头脑封闭的人难以同时持有两种想法。
他们让自己的观点独大,挤掉别人的观点。头脑开放的人会在考虑其他人的观点的同时保留自己深入思考的能力,他们可以同时思考两个或者更多相互冲突的概念,反复权衡其相对价值。
7.头脑封闭的人缺乏深刻的谦逊意识。
谦逊通常来自人的失败经历,失败让人以一种开明心态积极了解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头脑开放的人看待事物时,时刻在心底担忧自己可能是错的。一旦你能区分头脑开放的人和头脑封闭的人,你将会发现,你希望自己周围都是头脑开放的人。这样做不仅能提高你的决策效率,你还能学到很多东西。几个优秀决策者一起有效合作,效果要显著好于单打独斗的优秀决策者。即使是最优秀的决策者,若是能得到其他优秀决策者的帮助,也能显著提高自己的决策质量。
头脑极度开放帮助加快学习
对于快速学习和有效改变而言,头脑极度开放、极度透明是价值无限的。
学习过程是一连串的实时反馈循环:我们做决定,看到结果,然后根据结果改进对现实的理解。
做到头脑极度开放能够增强这些反馈循环的效率,因为这能让你和其他人无比清晰地看到你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而不会产生误解。你的头脑越开放,你就越不会自欺,其他人也就越会给你诚实的反馈。如果他们是“可信”的人(知道什么样的人是“可信”的也很重要),你就会从他们那里受益良多。做到极度透明、头脑极度开放,可以加快这一学习进程。这也可能很难,因为极度透明而不是有所遮掩,可能会招致批评。惧怕这一点是很自然的。但如果你不能坦然地让自己做到极度透明,你就学不到东西。头脑极度开放是一种能力。
头脑极度开放的基础是一种真诚的担忧:你在决策时看到的情况也许并不是最符合事实的情况。头脑极度开放是一种能力:有效地探析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可能性,而不是让你的自我意识或思维盲点阻碍你。这需要你克服对自己始终正确的渴望,愉悦地探求事实。奉行头脑极度开放的话,较低层次的你就无法控制你,而始终是较高层次的你在观察和考量所有不错的选择,做出最佳决策。如果你能获得这种能力(只要练习你就能),你将能更有效地应对各种现实情况,大大改善自己的生活。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这两大障碍就是人的致命缺陷,导致聪颖勤奋的人无法发挥自身的全部潜力。
如何做到头脑极度开放
1.诚恳地相信你也许并不知道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并认识到,与你知道的东西相比,能不能妥善处理“不知道”才是更重要的。
大多数人做出糟糕的决策是因为他们确信自己是对的,不让自己看到确实存在的更好的选项。头脑极度开放的人知道,找到问题的所有答案很重要,但提出正确的问题并向其他聪明人请教也很重要。他们明白,如果你不在一种“不知道”的状态下探索一段时间,你就不可能做出很好的决策。这是因为,与任何人知道的任何东西相比,“不知道”区域里的东西要重要得多,令人兴奋得多。
2.认识到决策应当分成两步:先分析所有相关信息,然后决定。
大多数人不愿考虑与他们已经得出的结论不符的信息。当我问其原因时,常见的回答是:“我想自己做决定。”这些人似乎以为,考虑对立观点会威胁他们自行做决定的能力。没有比这更荒谬的了。听听其他人的观点并加以考虑,绝不会削弱你独立思考、自主决策的自由,只会让你在决策时有更宽广的视角。
3.不要担心自己的形象,只关心如何实现目标。
人们通常在其实没有办法的时候试图证明自己有办法。人为什么会做这种毫无成效的事情?这一般是因为他们相信一种常见的荒谬观点:厉害的人知道所有答案,没有任何缺点。这种观点既不符合事实,也会阻碍他们成长。致力于做出最佳决策的人,很少坚信自己已经掌握了最好的答案。他们承认自己有缺陷和盲点,并总是试图了解更多,以克服缺陷和盲点。
4.认识到你不能“只产出不吸纳”。
大多数人的情况是,与“吸纳”(学习)相比,“产出”(表达想法和制造东西)的热情似乎要高得多。就算一个人的首要目标是“产出”,这也是一个错误,因为不“吸纳”的话“产出”也不会好。e.认识到为了能够从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你必须暂时悬置判断,只有设身处地,你才能合理评估另一种观点的价值。头脑开放不是指对自己不相信的东西无所谓,也不是顽固、不理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而是考虑其他人的理由。要做到头脑极度开放,你必须高度接受自己错了的可能性,可以鼓励其他人告诉你错在哪里。
5.谨记,你是在寻找最好的答案,而不是你自己能得出的最好答案。
最好的答案不一定是你想出来的,你可以在其他人那里找。如果你真的客观看待事物,你就必须承认,你总是拥有最好答案的可能性是很小的,而且就算你有最好的答案,在未经其他人考问之前,你也不能如此确信。所以,知道你自己不知道,这是无比重要的。自问一下:我是不是只从自己的视角看待这个问题?如果真是这样,你就应该知道,这种做法有极大的缺陷。
6.搞清楚你是在争论还是在试图理解一个问题,并根据你和对方的可信度,想想哪种做法最合理。
如果双方水平相当,争论就是合理的;如果一方在这方面明确比另一方更有知识,就应该让一方做老师,另一方做学生去请教。要做好这一点,你必须理解“可信度”这一概念。我定义的“可信”的人有两个特征:曾反复地在相关领域成功找到答案(至少成功过三次,拥有过硬履历);在被问责的情况下能对自己的观点做出很好的解释。假如在某个问题上有一个人可信,或者至少比你可信(例如当你和医生讨论你的健康状况的时候),而你和他的观点不同,你就应该清楚,你是在提问题,因为你是在试图理解对方的观点。相反,如果你显然是双方中更可信的人,你就应该礼貌地提醒对方这一点,并建议他向你提问题。所有上述策略都可以归结为两个做法。如果你想要成为头脑极度开放的人,你就应该掌握。
达利欧说“.对塑造者的审视以及对我自身品质的反思,让我明白了人要变得特别成功需要看到很多东西,但任何人都看不到全景,只是有的人看到的多一点。自身视野宽阔,又能与其他聪明人良好地沟通,了解他们不同的有益视角,这样的人才会做得最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