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发生在身边的一个真实故事。
小镇上有一个理发店,小两口带着一个娃娃一起开的。每每喜欢带孩子去那里理发,因为那里没有喧嚣的音乐,没有浮夸的时尚,没有絮叨的推销,只有安安静静的理发师忙碌着,这样的理发店,更适合过日子的老百姓。
理发师的妻子肤白貌美,每日里拾掇着散落在地的头发,两三岁的娃娃有时候就睡着在几个凳子摆成的小床上,一看便是辛苦度日的平常人家。
那年疫情过后,再去理发,再没看到过理发师的妻子,偶尔看到那个娃娃在门口玩耍,理发师边给客人理发,边往外张望着孩子,我于心不忍,便说你安心理发,我在外面看着你家娃娃。
带娃娃进屋时,除了我家孩子,没有别的客人了,我安顿娃娃坐好,给他讲了一个小故事,那娃娃便自顾自的翻起书来,很乖。
随口问理发师,你家漂亮老婆怎么年后没过来呢?
从镜子里瞟到理发师满眼的哀伤,只回答一句:“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看到理发师的眼泪快要掉下来了,没好意思再问根由,脑子里却飞快的盘旋着一些可能性,疫情隔离?感情破裂?最不好的事情不敢往下想了,便有一搭没一搭劝慰着:“你性格好,勤恳能干,不管发生什么事,一切往前看,照顾好孩子。”
直到孩子头发理好,理发师都没有再说几句话,但他眼里的悲伤,溢满了整间屋子,外面春寒风起,落叶飘零。我带着孩子和一丝无解的疑惑走出了理发店。
两周后的一天,原先的同事到公司来帮忙,闲聊起来,说起人生无常,话题转到了镇上的那个理发师,同事说理发师的妻子年前得了癌,很罕见那种病,留下无比哀伤的理发师和一个懵懂的娃娃。同事家人跟他相熟,当时还捐了款安慰他,听到这个故事,想到那天的情景,不禁凄然。
后面还是喜欢选择让孩子去他家理发,有时候我陪着一起去,有时候孩子自己去,最近去的一次看到他招了一个小徒弟,师徒俩有个伴,可能是平时常去的缘故,亦或是上次安慰过他,他的状态好一些了,主动讲了妻子的病,说疫情都扛过了,她自己生病走了。我劝慰说她生前你好生照顾了她,也算没有遗憾。他说,是的,姐,我尽力照顾了。临走时理发师指着台前贴的二维码说,姐,你加个微信给我吧,以后孩子来理发,你在家里付款就行了,蛮方便。
于是加了微信,不经意间了解到他的生活,看到他会和徒弟一起做好吃的,感觉他到对生活重新燃起了一些热情,虽然那种热情的光还是很微弱,但至少开始有光了。
今天再看他的朋友圈,是人体器官捐献登记卡,附留言:他日随风时,光依旧照亮于吾。
理发师选择在清明节的今天去做器官捐献登记,那是对妻子的爱久久不散的表达。
像我劝他那样,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事情,最沉痛莫过于此。然而生活还要继续,还有许多责任和义务,单飞的旅程最是充满苦楚,
愿你一切向前看,走出人生的阴霾,走出你的emo.
爱吾爱以及人之爱,平凡普通的理发师,因为对妻子无限的哀思与执着的爱意,选择登记捐献器官,他经历过生离死别,知道人生终须归尘随风去的无奈。待到百年后,愿有人代他看彩霞,愿他满眼有光。
网友评论